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在民国打酱油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二百七十八章、百年孤独(2 / 3)

作品:《我在民国打酱油

桃园三兄弟已经明确表态了,仲浦先生稍稍思索之后,也举手表示同意,应和道:

“定下个章程,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既然下定决心去做,便要做好。”

“好!”首常先生情绪激动,大喊道:“皖之,我就知道你一定不会坐视难民不管,既然如此,我便把我知道的全部说出来!”

“嗯?”汤皖眉头一皱,顿时觉得事情不简单,连忙问道:“首常,快说,到底如何了?”

首常先生如实道出自己的所见所闻,听沿途北上的难民说到,在鲁省和河北,山西都发生了大旱灾。

当局没有任何救灾措施,老百姓没吃的只能逃荒,从7月就开始有难民陆续离家逃荒了,现在是8月,换算一下,难民潮很快就要到来。

汤皖心里衡量着,突然想到了什么,朝着厨房就喊道:

“君嫚!君嫚!”

君嫚系着围裙从厨房急忙跑出来,手还在围裙上蹭了几下,疑惑道:

“皖之先生怎么了?”

“市面上粮食是不是涨价了?”汤皖问道。

“是啊,从上月开始,就缓慢涨了,到今天已经涨了不少了,南方来的稻米已经涨了大概半成。”

南方稻米一般都是通过水运到首都,京杭大运河现在断流了,只能通过海运到平津港口,然后再走陆路到首都,如此一来,成本加上了不少,稻米涨价不奇怪。

“那关外的大米呢?”汤皖又问道,随即拍了自己的脑门,暗道糊涂,南方的稻米既然涨价了,那么东北的大米自然也涨价了,粮行们岂能放过这个涨价的机会。

“自然也是涨价了!”君嫚答道,却是不明白一帮双手不沾阳春水的先生,怎么就担心其粮食来了。

“你先去忙吧!”仲浦先生道,随后拍拍手,看向众人,说道:

“有不同意见的,尽可提出来,我们一起再讨论讨论!”

刘半夏和启明没有意见,秋明先生更是没意见,胡氏直也表示支持,见此,仲浦先生直接把桌子上吃了一半的菜撤了。

就这样,在炎炎夏日的草棚子下面直接开起了会,大家开始讨论起接下来的操作。

所谓赈灾便是需要粮食,而粮食是需要花钱买的,因此,话题就都转移到了如何搞钱上来。

公开募捐是一种方法,但是光靠这一种方法显然不够,仲浦先生提议:

“募捐处不单设置首都一处,沪市等大城市也要设立,我们也不单要在首都掀起舆论,更要在全国掀起一股舆论,让全国上下都参与到赈灾上来!”

“人手怕是不够!”秋明先生提示道。

“北大的学生和首都的有志学生都可以吸纳进来,他们有的马上就要毕业亦或者这个夏天刚毕业的,尽可当做一个社会实践,参与进来。”钱玄建议道。

“这个办法好,比如赵氏严这样的就不错,还有你们北大学生会,我赞同。”首常先生道。

“在舆论这一块,单靠我们声势不一定够!”汤皖担忧道,主要是启瑞目前对于难民这一块暧昧不清。

汤皖不清楚启瑞是单针对自己,还是原本就针对难民这件事,如果是针对汤皖自己,大不了汤皖低个头。

可若是针对这件事,那么舆论就有可能会被压制,这才是汤皖最担心的地方。

一旦舆论被压制,起不到应有的宣传效果,那么对于全国募捐则是致命的。

“你是想联系他们?”迅哥儿突兀的问道。

“我相信,他们会同意的,一旦我们所有人都聚集于同一个问题上,必定引起全国范围的讨论。”汤皖极其确定道:“我亲自登门去找辜汤生,他一定会答应的。”

“他会答应的!”仲浦先生补充道:“在大义面前,辜汤生比任何人都看的清。”

第一步便是制造全国范围内的一场舆论,让华北巨大旱情真相让所有人知晓,然后则是设置募捐处。

但是如此还不够,汤皖再次议题道:

“组织义演,群星荟萃的义演!”

义演在这个时代不稀奇,之前已经有过许多成功的例子,不过以往仅此于义演的演出费作为捐赠之用,面对百万难民,显得杯水车薪。

而汤皖想搞一个大的,借照后世的例子,在义演之后,搞一个盛大的慈善晚宴,组织一场拍卖会。

当汤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后,大家纷纷觉得甚是稀奇,又觉得应当如此,只是拍卖什么东西呢?

“比如秋明先生的字,梅大师的个人物品,迅哥儿文章的原稿,和名人之物等!”汤皖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