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节 豪门夜宴(3)(2 / 2)

作品:《这个异界需要革命

“在下徐介。不若你我四人,合作一首如何?”

这倒是个好主意,对方指名挑战四大才子,一个个上太麻烦了,合作一首对付过去就行了。科考在即,为了嬉戏之作的诗词浪费精力,不明智。

众人同意,徐介继续:“既然是在下提议,就由在下先开始吧。”

说完指着天上的月亮。

“天地有眼高悬。”

徐介起势如此之猛,把月亮比作天地之眼,这让下面的人不好接啊,接的弱了,显出没水平,接的高了,后面就崩了,就好像高音第一句起高之后,后面要门强行唱上去,要么就得翻车。第一句就不留下起承转合的空间,太难!

不过现在难的是四大才子自己人,其他人都在看热闹。

尤其是八大名士,一副奚落神态。

这徐介难道是二五仔?

刘知易都不由这么想。

沈权:“在下接:杯中有影如盘。”

嘿,接住了。虽然有些讨巧,但用杯中倒影来接高悬天眼,以柔弱对刚强,倒也有韵味。就看下面的人怎么转了,转的不好还得崩。

王铄:“照落万里江山。”

又起高了,这一轮明月,落照万里江山。

所有的压力都落到了谢玄身上,徐介起势天眼高悬,沈权转入杯中虚影,王铄由虚入实,用万里江山映照,气势上升起来。谢玄要是接不住,这首诗就废了。

只见谢玄轻描淡写,自斟自饮,三杯之后,笑对众人:“尽在你我席间!”

一股洒脱之意如月光挥洒,万里江山尽收席间,且一语双关,不管是明月还是江山,都落在席间,暗示在座才子,能够指点江山。这一句收的,更胜前三句。

语罢,列席无声。

八大名士面面相觑,脸上浮现沉重之色,对方合作一首,他们理应也合作一首应和,不然就输了阵势,对方收的好,大家在席间指点江山,如果对不出,岂不是没资格跟人家在这里指点江山?

但要想对出来,哪有那么容易,一人一句,本就很难,难在默契。

刘知易一脸专注的看着八大名士,就看他们会不会出丑,强作一首打油诗惹人嘲笑,主动认输,又堕了刚才挑事的威风。金川郡主也一脸专注的看戏,不过还有些担心,她跟刘知易不一样,刘知易可以放心看戏,她不行,她是主人,不能太让客人难堪,所以有必要,她还得控场,随时站出来调和。

看着八大名士已经从眼神交流,转为私下窃窃私语,在座都是有教养的读书人,都不会刻意使人难堪,都在等着。但气氛越来越尴尬,这是八大名士自己制造的。别人有教养可以等,他们却不能装作无动于衷,滑过去,也不能一直拖延下去,那样就不体面了。实在不行,直接认输倒不失光明磊落,只是那样一来,就在天下士子面前,自认为不如江南四大才子了。即便科举中力压对方一头,也会有人不信服。

金川郡主看戏的心思越来越弱,做和事老的念头越来越强,不由看向刘知易。

心中暗想:“不知道刘公子能不能接的住?”

四大才子合作的那首诗不错,不是容易接住的。不然八大名士不至于如此苦恼,他们这些人随便做一首应景的打油诗还是没有问题的。

金川郡主正要考虑要不要把刘知易拉出来解围,结果被人捷足先登。

那个谢韫又站起来:“不知刘公子以为此诗如何?”

怎么又冲我来了?

刘知易好奇,他不认识这个什么谢韫啊,从未谋面,也未闻名,大家都是寂寂无名之辈,就不要菜鸡互啄了好吧!

立马认怂:“兄台说笑了。四大才子名不虚传,在下何德何能,敢点评四大才子的诗作。”

谢韫不依不饶:“林花词的作者,有没有这个资格,大哥你说呢?”

谢玄一愣,不知道怎么接话,不明白话题为什么要生硬的转到刘公子这里,明明是八大名士起的头,应该人家收才是啊,谢韫这是怎么回事,是看不起八大名士吗?

刘知易也是一愣,原来是这个原因。他抄林花词的时候,可没有想到,这一首词,就能让他成为才子。

现在想通之后,心中叹息,却不意外。林花词可是李后主的名作,即便放在词学巅峰的宋代,那也是当之无愧的一流水准。放在大夏这个诗词水平尚处在民间歌谣和青楼小曲的时代,那简直不要太惊艳。能写出林花词,当然有资格点评任何人的作品。

不过他对四大才子的诗很认可,说坏话有顾忌,说人好话,就没有任何顾虑了。正打算从空间感,从虚实变化,从胸怀格局等方方面面吹捧一番时,谢韫又说话了。

“刘公子既然不愿点评,那就和诗一首,让我等开开眼。”

作诗?哪那么容易!

刘知易皱眉,他可不想再抄诗了,抄了首李白的名作,现在许多人再找蓬蒿人,抄了首李煜的名作,突然被人从宴席上拎出来当大师。这种名不副实的待遇,会让人暗爽,可也让人心虚。

刘知易求救一般看向金川郡主,希望她能做个和事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