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节 宝贵的经验(2 / 2)

作品:《这个异界需要革命

岭南王冷哼一声:“照刘医官说的做。”

岭南王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商量,什么时候必须独断。

“王爷爱兵如子。”

一个军官拍马屁,其他人只能附和。

“走吧。去我帐中商议。”

跟医官配合有好处,那就得做,这是新鲜事,肯定会出现问题,这个得商量一下,看怎么克服。

在王爷帐中,众人又倒了一回苦水。

王爷坚持己见,最后决定,普通士兵,一旦受伤,可以立刻停止追击敌人;军官确定受伤之后,将指挥权移交给副官;没有副官的情况下,自己检查伤情,确定不受影响才可以追击。

逃跑的时候,取消这些规定。

在雒骨城修整了一天,就继续开拔进军。

这一次先锋官不再是那个郑柯,换了一个将军,同样带领三千人。刘知易算是看出来了,岭南王有意在轮换部队,这样部队主力始终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

这一次比上次从容多了,从一开始刘知易的前线医疗团就跟前锋一起行军,他看到了更多的军事细节。

士兵随身携带的只有一些轻武器,辎重都放在战船上,那种细长的帆桨船,他们称其为蜈蚣船。这种船的好处是,不需要拉纤,船上两面各有三十根船桨,还有一条大橹十几个人操纵,还有船舵,平时用不到橹,激流时候船舵和长橹一起用。

不但重武器放在船上,连士兵们的战马都放在船上。他们平时骑的,是北狄战马,耐力强,冲刺弱,战时骑的是西戎马,冲刺强,耐力弱。

有这样的便利,刘知易当然也用上了,不会骑马的女人全都送上船,免除了她们一场辛苦。可惜有几个女人晕船,下船后无法工作,只能休息。其实大多数青楼女子并不晕船,因为她们平时经常要上画舫工作。只是激流跟平湖中的船不一样,超出了她们的极限。

这一次还是一座水边的城池,规模比雒骨城大的多,可惜还是原木筑的城墙,外面也没有护城河,大军直接就翻越城墙,冲了进去。

可惜这次敌人似乎准备充分许多,竟然很有组织,在城内进行了梯次防御。接连冲击几道防线,让先锋军体力消耗过大,而且伤亡很大。还好最后将敌人击退,只是击退,而不是雒骨城那样的击溃,敌人有组织的撤退,保持了主要战斗力。

一场硬仗,好在打胜了,士兵们得到了紧急救治。这一张死了二十多个,重伤了一百多个,轻伤五百多,十分惨烈。

辛亏军官很配合,许多重伤员都是因为救治的及时,抢回了一条命。

当晚,岭南王再次带领大军进驻这座城池的时候,看到惨重,沉默不言。第二日增派兵力,前锋增加了一倍,达到六千人。

这一次刘知易也学会了轮换,将连日在前线抢救伤员的医官换了一半,留下体力好的一半,护士换了三分之二,留下体力好的三分之一,缺员用跟随尤所为在后方行军的另一批医护。

这次进攻的城池,又比前两座像样了不少,虽然城墙还是木栅,但外面挖了一条护城河,而且也不在河边,而是在汇入小金川江的一条小河上游,距离小金川江至少二十里地外的一座山丘半山腰上。

领军将领判断,城里至少有一万人,可还是发动了进攻。与前两次不同,这次用上了火油,用床子弩将尖端绑有火油瓶的巨型弓矢射在木墙上,放火焚烧。结果火焰把木墙烧的焦黑,木墙却黑而不倒。

一边放火烧墙,一边将帆桨船冲入护城河中,冒着城墙上不断射下来的矢石,甲士扛着云梯攻城。

如此猛攻一气,伤亡八百,竟然没有攻破城墙。一个将军率领高手突击,刘知易亲眼看见那个将军,冲到城墙下,一跃而起,跳上三丈城投,结果被城中一个壮汉一锤砸回城外。

终于遇到了硬茬,暂时收兵,按照军规,在城外五里外修筑营寨,作长期准备。领兵的三个将军,一个大将军愁眉不展。这才深入敌境五百余里,就碰上了这样的硬茬。那个突击的将军表示,对方的城墙外面虽然是原木,但不是一层,多层原木之间夯土,这种城墙,根本烧不塌。而且城中屋舍鳞次栉比,恐怕平时就有上万人居住,现在应该收拢了附近部落武士,兵力很难预计。

有一个将军不太甘心,拿出敌人的武器,箭矢不是尖锐的石头,就是动物的牙齿,面对这样的敌人,他们都打不下来,无法接受。

就在此时,南蛮城池派来了一个人,是一个中原人扮相的书生。

书生表示愿意归降,这当然好了。可是对方提出的条件,让几个将领无法接受。他们愿意归降中原王朝,愿意献上蛮女一百,但是不肯接受岭南王大军入城。

这种投降,没有任何意义,他们随时可以撕破协议,断了岭南王的后路。可是进攻,就要继续损兵折将,今日的伤亡,让几个将军都赶到心惊肉跳。可是接受,等同于暂时停战,一旦将来岭南王在前方作战不利,这座城市很可能会降而复叛。

几个将领拿不定主意,大将军拍板,将消息汇报给岭南王,让王爷定夺。

半日只会,岭南王回信,接受对方的投降,但加了一条,要求部落首领一个儿子作人质。

南蛮人答应了,这座叫坨坨波的南蛮城就算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