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节 北上江南(2 / 4)

作品:《这个异界需要革命

此时已经到了越郡的港口。

越郡与岭南隔着五岭山脉,大夏开国之前,越郡已经被岭南南蛮控制,两地民风颇为相似。不同的是越郡人口殷实,没有金川之乱这种惨剧,越郡人口超过千万。

越郡山地颇多,南方是五岭山脉,西方是连绵的越山,北方是从越山流淌而下汇入大海的越江。山地虽多,越郡却不困窘,因为越山上产茶。

在越江口停泊了两日,继续北上就进入了吴郡沿海。

吴郡地方富庶,可吴郡官府穷困。吴郡南方是越江,北方是吴山,中央有一条吴江直通大海,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人口殷实,有三千万之众,说吴郡物产丰富,人文荟萃,没有人会反对。吴郡中心,吴江源头,是八百里烟波浩渺的南湖,吴郡最富庶的地方就在南湖周边,但这里却不受吴郡官府控制,而是南湖书院说了算,南湖周边的庞大土地、城镇,都是南湖书院的产业,三千万人口中一千多万居住在这个区域,不向官府纳税,只给书院交租,导致吴郡财政始终不曾宽裕过。

吴山以北,夏江以南,冬至大海,西至楚郡,则是大夏最富庶的郡,江南郡。

官船没有在吴郡停泊,连续行船七日,抵达江南郡,进入夏江。

从船上就能看到江南郡的不同气势,田连阡陌,没有一寸闲置的土地,村庄相接,没有一处无人的旷野,这让看惯岭南荒芜的众人,一度有些陌生。

江南郡极为富庶,论土地,并不是最广大的,北起夏江,南到吴山,南北只有八百里,东西两千里,充其量跟中原八郡大小相当,可是人口稠密,高达八千万,占大夏十分之一人口。而且这块夏江吴山之间的沿江狭长平原,十分平坦,几乎连一座山头都看不见,一边沿江,一边靠海,自古就是商贸通达之地,手工业十分发达,天下近半的布匹、丝绸产自这里。

沿着夏江,不时经过一座座繁华小镇。上行七百里,抵达一座气势恢宏,丝毫不输夏京的大城,正是江南郡治所江口城。

江口城所在位置,水面开阔,宽达百里。可传说,江口城建造之初,这里还是夏江入海口。古城经历了沧海桑田,入海口已经向下游推移了数百里。江口城几经沧桑,也从一座偏居江南的小城,成长到了不次于都城的巨城。

抵达江口城后,江南郡守已经在码头迎接,乘坐江南官府提供的车驾,向城中走去。

透过车帘,看到繁华的街市,竟比夏京更加热闹。江口城的街市,没有夏京那么宽敞,稍显促狭。临街的商铺却比夏京更显得有人气,商品种类繁多,各种行业俱全。

“怜月姑娘。听说江口城人口千万,与夏京相当,看着竟比夏京更加繁盛。”

刘知易故意找话题,跟沉默的怜月说话。

怜月幽幽道:“夏京是王朝之都,营建之初,就大刀阔斧。江口不过郡城,一代一代经营至此,自然不可同日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