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病得不轻[快穿] / 章节正文阅读

63、给傻皇送绿帽7(2 / 2)

作品:《病得不轻[快穿]

都是既精致又美味的,才能端到他的餐桌上。

桌上的奏折是翻开的,字比现代的钢笔字大多了,辛楠自然能够看清。

兵部开始哭穷的话。

其他人也会哭穷的……

不过写得再可怜,能给他们的钱也是有限。

其实只要给下去的钱,能真的用在该用的地方,这钱也是不亏的。

冬季保暖。

他们床榻上的蚕丝轻薄保暖,但只有富贵人家才用得起,而且不是一般富贵。一些人家也有皮草,制成的被子也保暖。

如今也有鸭绒被,但其一规模小,其二是制作工艺不精。

辛楠来到这个世界,一开始就有办养鸭场。

时人养鸡的比养鸭子的多,但规模养殖起来鸭子的利润可观。

很少人喝鸡血,但鸭子的血可以做各种美食。

而鸭毛的价值也比鸡毛高。

一开始辛楠看上的就是鸭毛。

不过在鸭毛制作成成品钱,就已经赚了不少鸭肉的钱。

因为防瘟的手段不多,虽然规模养殖鸭子,但分了许多处,每一处就供附近几处的酒馆食馆,几年下来,养的鸭子比一开始好许多。

如今规模增大,他们的卤味还售向其他酒馆。

这几年存下来的鸭毛可不是小数量,也有专门的人学习鞣制,已经能制作出较为实用美观的鸭绒被,且量产成本低于其他制作鸭绒被的商人。

看着哭穷的兵部,辛楠想到她可以说自己花多少钱购买鸭绒被捐给边疆的士兵们,比市价低两成的价格,实际上盈利却有一半。

市价鸭绒被一两,大量购入一床鸭绒被七钱,十万床鸭绒被七万两。

成本布匹批发购入火麻布四钱一批,一批布两床被子,鸭绒大量自产,部分收购价格也不高,加人工费用一床鸭绒布成本在四钱以下。

上次捐出黄金万两是实钱。

这次购买十万床鸭绒被,在百姓眼里是花了十万两以上,在大臣眼里是用了七万两白银,实际上不到四万两。

她送棉被,但大头还是得要小皇帝出。

送十万床鸭绒被听起来多,但是小皇帝要做的是派人将物资压往各边,西军,边北军,镇南军。

西北寒冷,鸭绒被要运往俩处。

边军粮草更是一大笔钱。

粮有粮商,京粮贵于四地,边粮赶于京。

京的物价是普遍贵,边境却因为少粮而价高,虽不比京城却远高于其他富裕地区。

边军的粮草,都是外地运过去的。

若是在本地购买,将哄高物价,使得百姓日子更难。

说起来大梁真的不大,四百万两的国库收入,军队都养不起。

三十万的常备军,其中十二万边军年薪十两,八万禁军年薪八两,还有其他地的军队年薪才五两。光发士兵的俸禄就要俩百多万两。

其他福利待遇再差一点,穷的人不想当兵。

在小皇帝老子的老子当皇帝的时候中央财政收入在俩千万两白银,小皇帝老子不管事以后报上来的钱从两千万到一千万再到五百万,去岁才四百万……

至于钱去哪儿了,这就有待商榷。

有天灾的关系,更多的是“人祸”。

一些工程不被批建就说少一点的数目,然后从私库里拿钱……

辛楠看过国库少了的钱,不是税收上少了多,商品经济并不发达的大梁在农税上并缴不出多少钱粮,少掉的钱是盐、铁之类的国家管制物。

先皇账面上虽只有四五百万两,但往私库里去的应该也有四五百万两。只是小皇帝能不能拿到他老子每年私库的入账就说不准了……

这四五百万两的国库收入,恰好给官员士兵发完工资,什么也不剩了。

那利民工程、士兵其他福利又从哪里出钱?哦,想远了,好像连马的食物都供不起。

原来拖发军饷是真的存在的……

从某种程度上,文中的小皇帝能当六年的皇帝也不容易。

就这么穷的水平,第三年就应该被起义军干掉了……

辛楠拿出一朵雪白如云团的棉花:“听人说这是边疆用来织布的花,我们这儿倒是不常见。”

大梁也有棉花,不过未大面积种植。

虽也用来织布,布料却不被人喜。

“织布的花?”林昀祁接过棉花,手触碰着花絮:“倒是像天上的云朵。”

“是啊,书里还记载了它的多种用途,臣妾看着觉得有趣,但好似棉布确实不多。”辛楠感慨,“书上说的或许并不属实吧,不然产量高,织布密又能做保温的棉被怎么大梁就没有大量种植。”

“什么书?”

书当然是无名氏写的,用了前朝的字体,花了几个积分再系统商场做旧,倒是像模像样的。

书中记载详密,林昀祁见了觉得大可在宫中一试。林昀祁正色道:“此书与花种可否交给农官,让他们试一试。”

“当然可以!”辛楠笑道,“到时候若是都开花了,就像云朵落在地里。”

*

次日。

早朝听政。

老臣们发现狗崽子皇帝愈发英俊,比他们年轻时候还帅气一点点。

从皇帝身上找自己年轻时候的样子,这就是气球吹破的时分。

今日为何发现皇帝顺眼起来,当然是因为他们有求于人。

皇帝穷归穷,但是能扣出一两是一两,一个个都想皇帝将前发给自己部门。

就算富得流油又如何,也不妨碍他们从穷鬼身上要钱。

什么讨饭的姿态太难看?

和皇帝讨饭能叫要饭吗?

必须是不能的。

听了一圈的缺钱,林昀祁依旧很淡定,今天也是朝气蓬勃的一天。

认真学习,才能用于实践。

今天是他们哭穷,日后就是他哭穷。

说不准看在他的脸面上,这些朝臣不仅不好意思哭穷还倒贴钱财。

思绪飘远。

众人见皇帝沉默,又望见他高深莫测,朝堂静了下来。

说实话,这新皇看着比先皇难糊弄多了。

“严冬将至,边境苦寒。”

少年清朗的声音传至大殿的每一个角落。

“粮官杨长安自岑州押草料俩万石,粗粮八万石粗粮予西军,另白银六千。”(六万人)

“粮官柳永昌自云州押草料一万石,粗粮三万石粗粮予边北军,另白银三千。”(俩万人)

“钱粮官何稻押白银万两,自购钱粮予镇南军。”(四万人)

……

……

“往后三月按此例。”

就是说从十月到一月四个月没有意外的话,都是这样的份额,是一月一送运四次还是俩月一送运两次就看钱粮官安排。

“辛婕妤捐十万两购置江南布商‘清如水’的鸭绒被十万床,布商‘清如水’会随钱粮队押鸭绒被去西军与边北军。”

辛婕妤?

十万两?

清如水?

十万床鸭绒被,这肯定是早有安排的,这大梁的鸭毛都被清如水给收了吗?

辛婕妤不是才捐了黄金万两嘛!怎么又来捐白银十万两啦!

这才是皇上独宠她的原因吗?

“朕也从私库拨五万两,另购一批边军的冬衣冬靴,跟随粮草提前送往边疆。”小皇帝解释,“临冬边军依然与禁军、内军同时发冬衣冬靴。”

边军比内军苦,即使比禁军一年多了二两银子,这多出的二两可比多吃的苦少多了。多发一套冬衣冬靴,无可非议。

再者还是皇帝私库出的,这下大臣们更没有什么话好说。

禁军、内军之人总不能说:陛下您也该为我们花点钱!

皇帝穷到卖妃位,做人子民的怎么可以一点不体贴呢?

等皇帝发财,不如等辛婕妤升位。

“大梁之幸!”

“大梁士兵之幸!”

“子民之幸!”

作者有话要说:看了俩个小时的古代物价本来想做个参考

看完我决定不参考了

瞎编的意思一下就行了

这个世界的金钱转化:

一钱是白银一钱=100文

一两=1000文

黄金一两=12两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