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病得不轻[快穿] / 章节正文阅读

64、给傻皇送绿帽8(2 / 2)

作品:《病得不轻[快穿]

“甜菜听着名字就吉利,北疆日子苦,甜菜倒是很合适。青菜少的日子还可以当青菜,秋收的时候翻一翻就出来,捡起来都是大块头,比小麦重称多了。价格高低倒是其次,也不指望着种地发财。”

“北地亩产俩三石小麦,北疆两石都算高产,这甜菜说是能出几千斤。”

粮食用斗量,甜菜这般的作物则需要秤斤,两石差不多俩百斤,而亩产两三千斤的甜菜,收购价只要有小麦的十分之一,就收获差不多。

人的脸上有着喜气也有着希望,春种秋收的希望,被皇帝重视的喜气。

新皇上位后,他们的粮草就没有断过,每个月都能提前送到,冬衣多了一套,兵饷也按时发下,不缺他们一分钱。

即使一年十两不多,但比以前发下来的多,也比前几年吃得饱睡得暖。

锻炼起来都有精神气。

朝廷还增加了军费,用于训练他们。

有对阵的比试,也有个人的比试,对阵比试的奖励比个人比试丰厚,但个人比试也能多吃俩顿肉。

这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啊。

边地还未播种的甜菜,暂时影响不到辛楠什么。

倒是南边的甘蔗已经制出了白糖,送到了北地。

产出的三百万斤甘蔗,制白糖30万斤,红糖8万斤。

时下糖价一两二十文有余,盐价一斤二十文,粗粮五文一斤,一匹火麻布六钱。

一斤糖就可以买三分一匹火麻布。

绝对算得上奢侈品……

若是做奶茶一杯成本都要二十文,根本不亲民。

大梁没有那么多一次喝一两白糖不眨眼的人。

奶茶计划就搁浅,直接在杂货铺卖糖更靠谱。辛楠看过新制的糖,白糖很纯,卖得上价格,在其他地方也能卖二十文一两,在京都能卖上三十文一两。以俩百文一斤的价格卖出,三十八万斤的红糖总售价能达到七万六千两,减去人工物流费用六千两,利润也有七万两……

也就辛楠不觉得这是暴利,因为她花费了五百个积分购买第一批甘蔗育苗。

而必须在第一年全部售出才是这个价格,因为往后种植面积增大糖价一定会下跌。

三十八万斤的糖平坦到大梁四千万的人口上,到也不显得多。

就算这俩年增产,价格也不会下跌严重。

按照当前物价,等价格下跌到二十文一斤的时候,奶茶的利润才可观。

糖年产达到十几万吨的时候,价格才会下跌至二十文一斤。

如今离十几万吨距离遥远,到达任务时间(五年后),糖的价格也不一定能跌至二十文以下。

做奶茶大卖什么的,还是想多了。

当然没有什么遗憾,在现代开奶茶店是离她最近的快速赚钱方式(实际上付不起加盟费),但是在大梁,辛楠能赚钱的渠道很多,很广,倒不用拘泥于奶茶店。

[放弃奶茶店了吗!]

“其实麦芽糖做替代品也可以,”她之前是以现代人的舌头来评判麦芽糖制作奶茶的味道不及蔗糖,可在这个时代没有白糖制作的奶茶作比对,别人也不知道两者区别吧,“还可以和李芙蓉的花茶结合起来卖,或许也能赚到钱。不过并不像现代那般暴利,毕竟大家都穷的时候,赚平民钱就是要低廉。”

没有想象中那么暴利,如果卖贵确实一开始有人买,但是过个把月“山寨”就会出来,到时候人家就会选便宜的,哪怕你味道好一点,也不影响人家价格比你低许多。

[那为什么要把买来的甜菜根苗分给别人,光自己种糖制糖卖价格不更赚吗?]

她的系统真的掉进钱眼里了:“有钱大家一起赚,当然我也没有这么无私,他们种植甜菜并不影响我在糖上面赚钱。他们没有制糖的工艺,那些甜菜最后还是属于我,糖的产出自然也归我。”

“价格也不必压得低,更不必抬得太高,不然让其他人眼红一股脑都种甜菜也不好。但亩产的甜菜总价一定倍于小麦,一个是主食一个属于经济作物。不能就自己一个人独赚钱,为了赚钱去压榨别人就违背了我们的任务啊。”

246还记得自己是“更好的人生”系列。

去年辛楠捐了十万床的鸭绒被,今年林昀祁直接将鸭绒被列为军需,又订购了十万床,以十万两的价格订购的,并要求清如水将鸭绒被安全运往各处,这一次十万床是给年薪只有五两的各地士兵。

对于清如水而言,运输过程的损耗并不高,他们制作鸭绒被本身就可以在各地进行。

去年捐鸭绒被后,本有十万床的存货,不过随着清如水名声大躁,一个冬日十万床鸭绒被尽数卖完。

如今有两万床的库存,离九月只余五个月,光军需每个月要生产近两万床鸭绒被,鸭毛的鞣制需要时间、材料、人工,鸭绒被的缝制也需要人工、材料、时间。

辛楠得知的消息是被套缝制和鸭绒固定所花的时间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说被套缝制工与鸭绒固定工1:1。

虽然织布的多为女性,但辛楠还是强调过,鸭绒被制造雇佣的工人都要女性,除了个别鞣制工艺。

女性雇工有宿舍,必须在厂内做工,不能带回家做。

设女孩学徒班,女性员工可以带一女孩同宿。

若一月二十五天固定上工,则上工日每天需要生产八百床被子。

俩人一天生产六床被子,需要俩百多个熟练工。

缝制一个被套,固定一床鸭绒各二十文,包三餐住宿,一个人一天能赚一百二十文,一个月工作二十五天可收入三两银子。

在大梁,这算得上高收入的行业。

除了军需,还有售予其他人的鸭绒被,也应该加入生产。

光制作鸭绒被的织工,就雇了六百余人,分十个地点,各地织工三十人到八十人不等,完全不担心不能在九月前制作好鸭绒被。

此外,制作其他布料的织工数不胜数,收入虽比不上鸭绒被的织工但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清如水的布潜在客户群体比芙蓉阁的成衣更多,芙蓉阁的成衣单间利润高,清如水的布匹销量大。

单论谁为辛楠创造的财富多,那还是平民一些的清如水。

四家芙蓉阁年净入四十万两,多处清如水年入在百万两以上。

大梁国库太穷,辛楠的金手指又多,一不小心做到了富可敌国……

这里的国只是国库。

因为商业规模的不断扩张,三月的固定积分入账已经达到四千,每天有一俩百的积分。

想致富先修路,辛楠又以清如水当家的名义在几个州都捐款修路。

清如水的掌柜多是当地户口,贫穷地的修路,修的是乡与镇之间的路,富裕地的修路是将钱财捐于府衙,府衙自会安排专业人员与之一道修路。

二月,清如水当家的捐修路款,于四州中的八县,各五万两,合四十万两。

三月,又捐两州各十万两,合二十万两。

俩个月捐出六十万两,人却不言清如水暴利,只说清如水的当家仁善。

清如水发迹江南,一出现就商路广后台硬,都说它是某个百年富商的分支,自然底蕴深厚。

不过早不捐款晚不捐款,偏偏和新皇合作后捐款。

民间又传新皇为仁君,清如水当家的见了天颜后感于新皇为民之心,才豪气散家财。

不管外面怎么想,总之这俩次捐款,辛楠还未获得一个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