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兴汉 / 章节正文阅读

545.帝国盛世(全书完)(3 / 4)

作品:《明末之兴汉

在大华的统治下,印第安人逐渐体会到了高级文明的好处。只要肯努力工作,吃饱饭就不是问题,而且还有机会获得精美的布匹和优良的铁器。唯一让他们头痛的就是汉语和汉字实在太难学了,为了生存又不得不一点点的学习。

这种温和式的殖民方式前期还体现不出优势,但是越往后走,大华在北美的地盘越来越稳固,也越来越大,正在逐渐向西方人的传统地盘扩张。

最终,大华的目标是把西方人从美洲大陆彻底清除,独占这块肥美的地盘。

在鲁若麟的几个儿子中,长子鲁恒辉中人之资,不是特别拔尖,但是作为一个守成之君是完全合格的。何况在鲁若麟的计划里,大华本土皇帝的作为将逐渐淡化出日常管理,更多的是作为一个仲裁者及定海神针,本身并不需要太过出色的才能。

所以鲁若麟已经将鲁恒辉立为太子,将来继承整个帝国。

至于其他几个儿子,鲁若麟也不准备将他们留在大华做富贵王爷,而是准备将他们分封出去。

能力强的儿子,那就送到北美去,那里有足够的地盘让他们发挥才能。能力偏弱的儿子,就在东南亚划分一块地盘让其立国,方便就近照应。

而且鲁若麟也兑现了当初对有功之臣的承诺,在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划分出了大大小小几十个封国,用来安置那些有功之臣。

虽然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现在的自然条件非常恶劣,但是实封的诱惑让那些有功之臣依然激动不已。毕竟华夏几千年都没有实封异性臣子了,甚至大多数朝代连皇家宗室都不能获得实封,上次华夏大规模封疆裂土还要追溯到周朝了。

以目前的交通及通讯条件,大华想要对如此大的地盘实行有效统治无疑是极端困难的,更加不用说对殖民地进行有效开发了。只有通过分封的方式激发当地统治者的积极性,才能实现对如此广袤土地的有效治理,并将其固化为大华的领土。

当然,大华对这些分封在外的诸侯国并不是全然不管,对其治理成果也是有严格要求的,一旦诸侯国的治理水平太过低下,中央朝廷是有权将其收回的。

有这个条件约束,这些诸侯国在治理国家的时候就不得不用心,想要作威作福、鱼肉子民是肯定不行的。甚至领地长期得不到发展,发展度低于朝廷的要求,都会面临被朝廷托管或者收回的可能。

毕竟这些诸侯国每年税收的一部分都是要上缴朝廷的,上缴的税金低于预期,朝中大佬和皇帝肯定是会不满的。

这些诸侯国想要将自己的领地发展起来,凭借自身实力肯定是不够的,没有大华本土提供人力、物力的支持,他们最多只能算一个部落首领就不错了。

强干弱枝是大华的基本政策,各个封国的重要矿藏朝廷占据七成所有权,剩下的才归封国国君所有,以此保证朝廷的利益和地位。

朝廷占大头也是有原因的,毕竟要维持如此广袤的疆域安全,打退各方来敌,长期维持一支庞大的军队是完全必须和必要的。

大华在疆域各地都设立了军区和舰队,是大华帝国最坚固的盾和最锋利的矛。

帝国军队是一个巨大的吞金兽,将源源不断的金钱化为一艘艘战舰、一支支火枪、一门门大炮,不断的为帝国开疆拓土。

帝国科学院则在持续不断的进行着技术革新及创造,使帝国的科技水平始终居于世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