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世祖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四十三章大工程(4 / 5)

作品:《大明世祖

想起前世,说网上当时流言甚多,作为皇都的凤阳都年年有人逃荒,来骂朱元璋的苛政。

而来到这个时代之后,只要一看地图,就能明白,凤阳能不逃荒吗?

凤阳处于淮河以西,大量的河水被淤积在洪泽湖,淮水只能倒灌,四处泛滥呗。

即使你是北京城,在这个位置也只能抓瞎。

「对了,当年太祖爷将凤阳定为中都,是不是想要以龙气镇压淮河,或者说彻底解决黄淮之患?」

听到皇帝如此之问,孙江懵了。

你这跑题也太严重了。

他只能无奈道:「太祖皇帝雄才伟略,应当是如此。」

「不过,陛下,经过工部数年来的调理,在凤阳府修沟渠数百条,长近三千里,灌溉土地数万顷,泽国被沃土,此乃依托陛下之福,祖宗恩德……」

「好了,你也别自夸自擂了。」

朱谊汐被说笑了。

真是张口都离不开政绩。

「我知道你们工部这些年的银子没有白花,今日你仓促回京,听说是带回了治水妙方,说说看,朕重重有赏。」

朱谊汐沉声道。

孙江嘿嘿一笑,这才开始说起了两个方法。

借白涂河道入海。

借江道入海。

前者费力气大,时间多,劳民伤财。

后者因势利导,时间钱财都不多,正适合。

皇帝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

作为后世人,他当然明白,在两百多年后,黄河将会改道,重新在山东入海。

到时候淮河自然就能重新借用老河道了。

省钱办大事。

「此事是你想到的?」

朱谊汐随口问道。

「老臣不敢居功,实乃一郎中,名唤于成龙者,想出了如此的良策。」

孙江忙不迭道。

「哦?于成龙。」朱谊汐点点头,他一时间还没有反应过来。

「就按照第二条良策来,工部的钱财应当是不缺的,你亲自去主持此事。」

说着,朱谊汐心怀激动,直接走下了书桌,拍了拍其肩膀,令后者大为激动。

钱财,精力算什么,只要得皇帝看中,平步青云岂不是小事?

待其走后,朱谊汐这才回过味来,于成龙,好熟悉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