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苏大海回村(1 / 3)

作品:《八零之锦鲤小姨妈

在跟苏青交涉完之后,小勇就把报名表拿去给周飞。

“这是我们学校开设的专业,都是函授专业,比较适合你学习。虽然你这个情况,我比较支持你上电大或者夜大,但是觉得你腿还没有好,不方便出去走动。”

“行了,我自己挑个专业就行了,函授就函授吧,有什么不懂的到时候我可以问你,你也可以请教你们学校的老师,不过我想着以我现在的知识水平,即便是函数应该也都能看得透。”

要是说到别的方面这他们确实没什么信心,但是如果说到学习上,他们俩比谁都有信心,毕竟他俩曾经都是学霸出身。

“趁着这个时候给自己充充电也是件好事,正好你也走上工作岗位两年了,也是该充电的时候了。”

以前大家上学的时候,都觉得只要大学上完,安排工作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就可以万事大吉了。

但真正上班了之后才发现事情远没有想的那么简单,就比如说小勇他们这样的教育专业,其实每年都需要考核,一刻也不能放松学习。

对周飞来说可能稍微简单一点,因为他们单位对这方面要求的并不多,但是与时俱进,永远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它是实实在在发展的需求。

就像周飞他虽然学的是传媒专业,但是现在从电视台做的全是最基础的编导记者,还要一步一步的往上干,其实她还想学习摄影啊各方面的技术,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全能型的人才。

苏青也是看到孩子们都这么努力,心里是非常的欣慰,可能他们这一家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精神延续了下来,不光大人是这个样,连孩子们都这个样,现在家里除了两个老人,可以说大家都有事情干,各有各的忙。

而现在苏大孩子两口子也跟以前不一样了,他们刚来的时候因为天气比较冷,家里比较暖和,几乎就没有下过楼。

可慢慢的,时间长了就对整个小区的环境开始熟悉了,老两口每天都要下楼转一转,有时候是在小区里转两圈,有时候是跑到小勇们学校转一圈,还有的时候会走到周飞上班的电视台。

原本买菜都是孩子们的事情,可是现在成了老两口的事情,他俩每次散完步都要在附近的菜市场买点菜,而且凭着他们多年的种地经验,买回来的菜又新鲜又便宜,比孩子们买的都要好。

最令人佩服的是,他们老两口居然成了小区最受欢迎的老人!苏大海这个人本来就能候大山,现在没事下去跟小区的老人们下下棋呀,散散步呀,聊聊天啊,一来二去就混熟了,弄得在小区的人缘特别好。

小勇知道了不无佩服的道,“没想爷爷奶奶这么能干,我和我哥在这住了这么久了,最多也就是到菜市场买个菜,跟小区的人都不熟。可是我爷爷奶奶才来了多久,居然跟小区的人就这么熟了,要不是亲眼所见,我简直不敢相信这件事情。”

“怎么,你们以为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就不擅长跟别人交往了,其实爷爷奶奶走过的路比你们吃过的盐都多,你们还是孩子,我们肯定比你们强多了。说了你们每天上下班回来就往家里钻,我和你奶奶我俩没事干,下去跟小区的老人们互相交流,慢慢的大家都熟了。都说远程不如近邻,给邻居们关系搞好了,以后有个事情人家不也能互相帮衬。”

虽然是这样,其实苏大海老两口还是惦记着回村,冬天的时候是因为是在家里太冷,住的不习惯,但现在已经是春天了,他们就惦记着回村里住,毕竟那才是他们的根儿,可现在周飞的腿是这个样子,他们互相住在一块也算是互相有个照应,他们也没法丢下这个大孙子不管。

周飞是多聪明,多敏感的一个孩子,早就从爷爷奶奶的眼神中看出来不对了。

这天晚上,苏青回来之后,周飞就跑来跟她说到这件事,“我感觉爷爷奶奶在这住的时间有点长有点够了,他们有点想回家了。”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我感觉他这段时间他们还住的挺好的,每天都下楼跟小区的老人交流,日子过得挺惬意。”

“那是你在家的时间短,我现在每天白天都在家能看得出来,他们其实挺想回村的,毕竟在村里住了一辈子了,这偶尔在外面住一段时间还行,这一连在外面住了几个月,再加上现在又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他们就更惦记回村了。”

苏青听了,恍然大悟。

“还是你这孩子清醒,我天天跟父母相处都没看清楚这一点,我还觉得他们这段日子过得挺好的,不像刚开始那样坐在屋里哪也不去。还想着他们现在出去肯跟大家交流了,没想到是因为住的够了不敢说,所以才借这个机会往楼底下跑。”

“主要是我天天跟爷爷奶奶在一块儿,我能看出来。老人年纪大了都喜欢念旧,这小区洋房确实住着好,但对他们来说肯定没有农家小院住着更舒服。”

“你说的对极了,可能我之前没有想到这些,但是现在补救还来得及。”

结果第二天苏青一问父母的意见,果然和周飞说的一点也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