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九章 东北开发(9K)(4 / 4)

作品:《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不给钱招人,谁给他办事啊,难不成真要县太爷亲自忙这么多事啊。

所以大楚帝国维持地方统治的人员成本,其实也不会比封建王朝多太多,甚至因为统一管理人均还要更低一些。

——

大楚帝国的很多制度,都是在一步一步的完善,因此整体看起来和传统的封建王朝有很多的不同。

比如进入御书房,这御书房和明王朝的内阁有些类似,而明王朝里要想进入内阁,得养望,大概率还要翰林院出身。

但是明王朝的内阁晋升制度有些奇葩……不需要官员一步一步爬起来,而是得让官员熬,也不需要什么主政经验,就是一只熬,然后熬着熬着就媳妇熬成婆,一夜之间就从小翰林变成了侍郎这种级别的高官……紧接着他们就有进入内阁的机会了。

纵观明王朝的内阁成员,尤其是中后期的内阁成员,没几个有主政一方的经验,甚至很多人连明王朝自身的国情都搞不清楚。

说句不客气的话,全都是温室成长起来的花朵,经不起暴风雨的摧残!

而大楚帝国不一样,高级官员基本都是从基层,尤其是地方上一路干起来的。

真要是活勾心斗角的本事,明王朝的这些翰林出身,一直养望然后一步登天的部堂高官,真心不如大楚帝国的这些职业官僚呢。

除了在几年水涨船高的帝国高官外,后面几面大楚帝国里晋升的部堂高官,那都是清一色从基层一路爬起来,甭管能力怎么样,但是那都是一路上干掉了无数竞争对手才爬起来的。

这样的人,全都是人精!

论勾心斗角,他们能把明王朝的那些所谓部堂高官打出屎来!

季德华同样也是这样的人,他能够爬的这么快,可不仅仅是因为能力突出的缘故……更是因为他把一大票竞争对手都干掉了的缘故!

当年在襄阳兵工厂的时候,想要当督办的人多了去,但为什么是他当上了啊,然后又顺利进入了高层的视野被调回了京畿工业部任职啊。

这里头自然有诸多不为外人所道的内幕。

后续的升任工业部右侍郎也是如此,直接从正三品的司长升任右侍郎,在现在还有比较大的可能性,但是在早几年没有进行晋升改革的时候,这种晋升却是属于越级提拔,这背后没点故事怎么可能。

只是吧,风水轮流转,等他想要继续往上爬的时候,却是发现想要进入御书房就需要主政一方的经验了……

然后,季德华发现自己缺乏主政一方的经验。

这就尴尬了……

要不然弄到了辽东巡抚的位置后,季德华还要琢磨着做出成绩来,如果做不出成绩来也没啥用,别指望能够继续晋升,御书房更是奢望。

为此,他定下了两大发展方向。

一是从关内各省,尤其是地少人多的地方招募移民前往关外辽东屯垦,只不过移民来源比较麻烦。

距离近的河北,山东、河南乃至山西等地遭到战争破坏后,虽然也存在着人多地少的情况,但毕竟不严重……如今帝国在北方数省展开的恢复民生诸多政策颇有成效,日子已经比以往好多了,如此情况下虽然也能招收一些移民,但是恐怕很难获得大量移民人口,毕竟能活得下去的情况下,没几个人愿意拖家带口跑到辽东苦寒之地开荒的。

至于地方地方,距离太远是一个因素,生活没有陷入极端困难也是一个因素。

因此招募移民来辽东,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尤其是辽东一穷二白,属于人们口中典型的苦寒之地的情况下。

所以他准备多点开花,一方面在北方各省招募移民,怎么说呢,人少了也不是说没有,不管什么地方,总会有活不下去的人的,另外一方面则是前往一些受灾的地区招募灾民,还有沿海一些人少地多的地方,比如福建浙江南部山区,这些地方素来人多地少,当地也有着移民前往外地谋生的传统。

直接招募移民外,季德华其实更加注重开发当地的矿产,搞工业!

他是工业出身,很清楚工业给地方带来的庞大发展助力。

不说别的,只要能够子啊辽东建立一座大型的钢铁厂,那么就能一夜之间就把辽东的经济给带动起来。

有了钢铁厂,那么就会有相配套的上游以及下场工厂,各种机械五金工厂就会闻着味来,哪怕是兵工厂也不例外。

在辽东直接造枪炮弹药打仗,总比大老远从江南运过来方便不是。

而有了工厂也就有了就业岗位,有了就业岗位,也就有了普通居民消费,到时候大量普通人哪怕是为了赚个工钱、做点小生意都会过来。

这人口,自然也就能多起来了。

这个阶段里,辽东官府还能够获得大量的税收,尤其是商业税收,然后又能利用这些税收完善基础设施,比如修路浦桥什么的。

甚至用来招募移民补贴农业生产等等。

而辽东的农业发展,又能反过来供应工业就业人员的消费乃至军方所需。

最后,整盘棋也就盘活了。

计划已经有了,唯一的问题就是该怎么说服帝国高层那边在遥远的边疆,在面临着东掳人威胁下,花费巨资在辽东投资并建立钢铁厂等一系列工厂!

为此,他已经是琢磨了好几个月,各种方案已经是构思了不少。

但是季德华根本没有想到,还没等他敲定方案找上头要支持的时候,一支工业部的考察团队就已经坐着海船抵达了辽东,并在营口登陆,然后直奔辽东巡抚衙门所在地辽东镇,即辽阳城方向而来。

但是在抵达辽阳城之前,他们却是在沿途的鞍山堡一带停留了好几天。

这些工业部的官员们,正是为了辽东的丰富矿产资源来的。

季德华再有什么计划之类的,哪有罗志学对辽东的发展定位清晰啊!

辽东适合发展什么?还能是啥,重工业为主,农业为辅啊!

不然不就白瞎了辽东地区那么丰富的矿产资源了嘛。

罗志学的后世常识再稀缺,那也是知道东北是华夏重工业基地啊,这不搞重工业还想干啥?难不成还学东掳人等蛮夷,搞什么游牧和渔猎啊……那不扯淡嘛!

大楚帝国在琼州岛都搞工业,更别说在东北了。

至于东掳人的威胁,大楚帝国陆军又不是吃干饭的,如今还有将近二十万大军在辽东呢,等到明年开春了就会继续往北发起攻击,东掳人已经翻不起风浪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