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梁间觅宿痕(1 / 2)

作品:《诡秘武林:侠客挥犀录

山林间的夜深露重,道路曲折崎岖,不便于出行搜寻,只能等到天亮,然而这一夜湛卢山乌鸦乱啼,野狐怪叫,满山净是稀奇古怪的动静,特别破旧窗棂中寒风瑟瑟,愣是吹了一整夜都未曾停歇,众人自然是睡不到什么囫囵觉。

为此,负责领航选址的江闻默默承担了骂名,独自被赶出了马车,跑到名为「湛卢禅院」的废庙中,老老实实地呆了一宿,挨到次日天蒙蒙亮,连忙从空荡荒废的偏殿之中爬起,准备开始第一天的搜寻。

江闻走出偏殿,只觉得天亮之后的湛卢山,与昨夜群魔乱舞的地方截然不同,抬眼只见山上清泉潺潺,夹寺树木苍郁,古道幽深,群峰林立,果然是风景极为秀丽之处。

湛卢禅寺那扇聊胜于无的木门,哐铛一声被人骤然推出,砸在了砖基之上。

开门的袁紫衣一副神清气爽模样,想看看昨晚江闻被蛇虫鼠蚁折磨成了什么样,却没想到江闻正闷声不响地,围绕着废旧禅寺一处院角走个不停。

江闻死盯着的墙角,已经长满了半人高的野草,原先可能是寺院一处马棚,现在早已露天暴晒着,只剩角落抛着一口用完整沙石凿成的长方形石缸,外表不堪风雨经年累月的剥蚀,缸内布满了青苔和污垢,若不是专注地去观察,估计只会被当成一块废石料。

“哟,这么早就起来了呀。”

袁紫衣不怀好意地凑到江闻边上,张口打趣道,“江掌门这么看着石缸,难不成今晚想睡在这里头?”

江闻漫不经心地说道:“没,旧世纪福音战士才住这儿,据说他手里还会发射钉子。”

随后他指着石缸之上浅刻着的一层痕迹,笃定万分地说道,“你看这「湛盧山」三字,你再看「唐中宗神龙三年」这几字,这座古寺果然乃是山上最古老的建筑,很值得研究一番。”

袁紫衣不以为然地道:“就一口破缸和几个丑字,这个破庙值得看这么久吗?”

“这你就说错了,紫衣姑娘。”

江闻笃定万分地说道,“要了解此山源头,就必须从这些古迹中寻找线索,毕竟文字记载再详细也能被篡改,而这些当初不经意留下的事物,却最能保存原始信息。”

随后他举例道,“你看先前山麓遇见的「湛卢书院」,虽然层楼叠榭蔚为壮观,可究其源头,不过是宋代朱熹的吟室,如何比得上唐代建成的这座破庙!”

作为江湖人士,怎能看不起破庙?神秘信物、犀利武器、致命情报、绝世武功,多少英雄豪杰发迹,都是从一间破庙开始的——

江闻那一瞬间化身破庙代言人,如果袁紫衣还不相信,他就准备把破庙编年史讲一遍。

“哦。”

袁紫衣以一个字终结了话题。

江闻有些尴尬地摸摸下巴,满腔豪情还无法熄灭,他想要追寻欧冶子的踪迹,可春秋战国已经太过飘渺,只能退而求其次,准备寻找雷华所留下的线索,如果还不行,那他可能也得跟元楼道人一样,一头扎进莽莽森林之中,去搜寻那不知身在何处的陟岵断碑了。

所谓的「陟岵断碑」,陟意为登上,岵意为有草木的高山,与之有关还有《诗经·魏风》当中一首,但追溯其本意,也该是藏在草木茂密山中的一块断碑,这跟大海捞针殊无差异。

反观此湛卢禅寺,位于千米高的湛卢山之巅,又早在唐代便被人兴建,已经是最靠近两晋时期的产物,能留下更多线索也是合情合理的。

“……紫衣姑娘,你既然来了就帮我找找,寺中有没有类似石缸这种模样的石头,不管是垒墙还是垫地都无所谓,找出来指给我就是了。”

袁紫衣见江闻如此认真,也就暂且按耐下了牢骚,帮着一起在废墟般的禅寺之中搜寻,很快就在大殿一侧的墙缝里,发现了一块石纹圆润、刻痕清晰的残片。

“你快来看,这里有字!”

江闻听讯立刻赶来,从墙缝里把这块建寺残碑撬了出来,以手掌略略擦拭,就开始细读上面的文字。

「元符□□年……重□碑记」

「自山阴南至□□多有剑炉□鼎……仙人芝草」

「□□灵异之迹甚多」

…………

这上面字迹漫漶模糊,多有缺漏,并且无关紧要的较多,却仍能看出所写的是宋元符年间,县令为纪念县人周才于山上祈雨,才在旧址上重建而成。

“你干得好啊,紫衣姑娘。元符年间,那就是宋哲宗的年号,相较初建已经过去了三百年,颓圮荒废倒也正常。不过你看这里的字迹……”

江闻细细打量着残碑的文字,又从墙缝里搜刮出了一堆碎石,零零星星地又拼出了一段文字。

「唐天祐□□……重修净空□禅师陈□建……湛□禅□」

“怪了,宋人重建的地方好像不是神龙年间的那栋建筑?从神龙年间到天祐年间,分明已经过去将近二百年了。”

江闻心中突然察觉不妙,这中间层累不断地又冒出了两个阶段,难说这些人在山上建寺的时候,会不会就已经发现雷华残留的线索,乃至顺手将这些痕迹给抹除了?

仿佛为了验证江闻的猜测,他们两人在禅寺内墙的左侧发现了一偏殿,牌匾上写着是袭古殿,却于隐秘处又发现了一些更加古旧的石质构件,上面阴刻着「欧冶祠」三字,引来江闻的一阵长吁短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