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弹幕文化(2 / 3)

作品:《我家学霸是键盘侠

“明明欧美的影视剧发展起步更早,理论上应该更具备形成弹幕文化的土壤,却没有种子生根发芽,本节课将为大家探讨一下其中的奥秘。”

很久没见过吐字如此清晰的老师,陈博欣慰的把倍速播放往上提,看看自己能适应到哪个档位。

“5倍速,还行。”

陈博在保证听课效率的前提下选择了最优解,他放弃了屏幕自带的笔记本记事功能,选择了复古传统的纸质记录。

“首先,我们要知道汉字的优点,汉字的优点是什么,有同学知道吗?没错,是节省空间,单个字能表达的意思很多,在整句表述时可以压缩句子的长度。”

“让我们先回顾一下历史,印刷机、机械打字机时代,汉字在abc字母面前很吃亏。”

“举个简单的例子,写字的话[计算机]要写24笔,[电脑]15笔,computer只用10笔,差距比较突出。”

“活字印刷时代,中文至少需要准备几千活字,英文只需要少数字母。活字印刷和机械打字机的时代汉字非常吃亏,所以当年中日都有很多人提倡要搞拼音化。”

“事情的转折点要到1980年代后期,随着输入法、激光照排等各种用计算机处理汉字的系统的成熟,废除汉字论就渐渐地淡出了。”

“在互联网时代,汉字输入不吃亏,阅读起来还有优势,还记得先前提到的汉字的优点吧,这里引入一个概念,信息熵,记好笔记,后面会用到。”

陈博记得十分从容,落笔丝毫不慌,甚至还饶有兴致的练起了正楷,和大多数老师的讲课方式并无两异,要么是照本宣科故意拖慢节奏念ppt,要么是结合各种时政热点抖机灵讲段子。

两者的共同点是一节课里真正要记的东西其实不多,但为了水课时,只能想尽法子混。

“我国的视频节目做视频的时候就加上字幕的比例,远高于欧美,也比日本高,可能和中国互相不通的方言众多也有关,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