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瀚海唐儿归 / 章节正文阅读

第402章 相会杀虎口(2 / 3)

作品:《瀚海唐儿归

但威望这种东西,不能多用,也不能用得太狠,积攒起来难得很,丢掉可就太快了。

退一万步说,即使上下都愿意与契丹人碰一碰,张昭也不会选择这个时候。

因为河西军能用两三万人就可以出击四方,并且保证强大的战斗力的法宝,很特殊。

譬如在我大宋时期,一个正规的甲士,需要配备一个帮他着甲,战阵上反复冲杀间歇喂饭喂水,甚至充当按摩技师的辅兵。

一个帮他在缺少骡马时背负甲胄的力夫。

一个给他打理、修补甲胄,背负米粮的准匠人。

每一火也就是十个甲士,还需要两个照顾骡马的民夫。

也就是说,一个甲士背后,至少是需要三个人来伺候,有时候会需要四个,这样才能保证甲士充足的体力和专注战场拼杀。

《独步成仙》

这也是宋军,往往一搞就是十几万人,但实际作战的,也就三四万最多四五万的最大原因。

而在归义军中,甲士们拥有的辅兵和民夫是多少呢?

差不多三到四个人拥有一个,而且这些辅兵还大多会兼任团结弓手,并不是时时刻刻在甲士们身边。

其中固然有归义军布面铁甲和锁子甲多,穿戴方便,重量轻,以及骡马远多于一般军队的原因。

也有归义军甲士耐苦战,能吃苦的因素在里面。

自古秦兵耐苦战,可不是说着玩的,河西陇右那也是秦兵的一大来源。

但不管怎么说,虽然这为归义军出动大军,节约了极大的成本,提升了行军速度。

并且在战场上不容易崩溃,毕竟甲士多、精锐多,而辅兵、民夫少,军队自然就不容易被打垮。

可是在经历过长时间的征战之后,这种优势,就会被逐渐抵消。

身体和心里上的疲惫,比一般的军队,还是要来的快一些的。

所以,此刻的归义军,战斗力和意志,都不是最佳的状态。

面对契丹这样的敌人,张昭不会选择在此时跟他们开打,与耶律德光会面,那就是避免此时开战的最好机会。

双方的会面地点,就定在浑河边的一座小烽燧堡中。

这个烽燧堡原本属于长城的一部分,唐代只是不修长城,但不是没有长城,反而对于汉代和北朝长城某些功能性不错的地段,维护还是很上心的。

这个无名烽燧堡就是其中之一,四百年后,它还会有个响当当的名字-杀胡口。

当然现在远没有像历史上那样,成为出塞的主要关口,他就是一个小土城烽燧堡而已。

对于张昭和耶律德光来说,他们这种层级的人物会面,那是非常非常考验各方水平的一件事。

选定地方和日期之后,双方的先锋部队,就开始进驻了这里。

张昭选定的,是白从信的三百轻甲骁骑和李存惠所部最精锐的三百骑兵。

至于慕容信长,他则在离此大约五里左右的地方,替张昭控制军队。

阎晋、氾全、阴鹞子、马鹞子、马杀才都不在,也只有慕容信长控制军队,张昭最为放心。

同样的,耶律德光也拣选了左右皮室军各三百骑兵,还很贴心的把皇叔耶律安端和弟弟耶律李胡都带在了身边,他必须要这样,才不担心有人捣鬼。

而在双方见面以前,各自就向对方派出了数十人的观军使。

表面上说,是去观赏对方军容,实际上是去确定对方遵守了约定没有。

因为按照约定,双方各除了这六百骑兵以外,都必须将军队退至五里以外。

张昭派沈念般、折逋嘉施、黄英达三人为观军使,率上百精骑巡查,基本确定契丹兵马,都遵守了约定。

耶律德光派耶律屋质、韩匡嗣等为观军使,除了确定河西兵马都在指定位置以外,还向耶律德光报告了他们眼中的归义军。

旌旗招展,战马雄健,数千铁甲士手持强弓硬弩,列阵一个时辰而不动分毫,轻重甲骑骁悍无比,各部游骑遮天蔽日。

在张昭和慕容信长看来,他们这三万五千大军,能有契丹皮室军这个档次的,最多也不会超过五千人。

但在耶律屋质和韩匡嗣看来,河西归义军中,能与皮室军相比的,最少有一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