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瀚海唐儿归 / 章节正文阅读

第642章 三件大事(3 / 5)

作品:《瀚海唐儿归

“圣人仁德,远胜天下碌碌之辈。”孙光宪不由得感慨道。

“汝既然知道天下多是碌碌之辈,为何还要闭门不出?朕就那么不值得你辅佐吗?”

张鉊有点不满,因为他感觉到了,孙光宪并不是不想当官,而是知道他张鉊素来重忠义,可能是想稍微拿捏下,然后给张鉊一个更好的印象。

而实际上,张鉊猜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孙光宪确实有这个想法。

要知道历史上他也是劝高继冲降了北宋,但赵匡胤要给他封官的时候,孙光宪可没有半点犹豫。

这有些动作,能在张鉊面前做,但历史上的赵大,可就没这份宽宏耐心了。

孙光宪一听张鉊的语气,就知道他稍微有点演过了,但此时已经不能回头,他稍微思量了一下,那就干脆不演了,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臣昔年游历诸国,皆不得重用,唯有武信王以国士待我,荆王继位之后,也以国事托付。

今高氏不存,乃是仆力劝,实在无颜以此为朝廷进身之阶。”

孙光宪这么一说,张鉊也觉得自己刚才的语气,也有些不对。

既然是自己要举忠义大旗,那么自然也要允许下面人多多少少表演一下,何况孙光宪也不完全是在表演。

所以张鉊沉吟了一下对孙光宪说道:“高氏本就是朝廷内臣,非是孟蜀、南汉那等僭越割据之主。

今纳土奉献,高氏也并非不存在,反而对他们来说,更有好处,汝大可不必如此介怀。”

说完,张鉊拉着孙光宪的手走到了铺好的地图边,“归州守将可还信得过?孟蜀宁江军节度使水军的战力如何?峡州能否传书而定?”

作为荆南的政务一把手,这些事情肯定是要问孙光宪才最保准,孙光宪也一一为张鉊解答。

连派何人去接收归州和峡州,以及整个南平对孟蜀在长江一线防御的山寨和水寨,都解说的很清楚,张鉊由此更加满意。

只是孙光宪心中很清楚,张鉊既然刚才那么问了,他就更不能要张鉊的官职。

因为一旦接受了张鉊的官职,特别是相对较高的官职,那么就证明了,他就是有些做姿态,于是不管张鉊如何劝说,孙光宪就是不受。

眼看又僵持住了,最后还是卢琰出来解围,他对张鉊说道。

“孙孟文曾言,宁知获麟之笔,反为倚马之用。

今圣朝鼎立,也到了要准备为大朝以及朱梁、后朝等修史书的时候。

孙孟文读书万卷,又深爱此,不如命他先为大唐修国书。”

张鉊眼睛一亮,新朝为前朝修国书,乃是中国历史上的惯例。

但唐末五代这四十年间,天下间战乱不休,还不如中唐时期稳定,加上完全是武夫当政,也没几个把这事给提上日程。

只有后唐建立时,为了强调法统,就准备给大唐修国书,可是一直到了后唐灭亡,准备工作都没做完。

一直等到了石晋天福六年(941)年才开始修,成书于开运二年(945),这就是历史上的《旧唐书》。

但此时来说,压根就没修完,因为张鉊蝴蝶翅膀一煽,契丹人进入中原,就早了这么一年多一点。

在面对契丹入寇威胁,以及席卷河南、河北、河东和关中四地的水旱蝗灾影响下,编修工作遭遇到了极大的困难。

书没有编成,契丹人就入了东京开封府,负责编修唐书的监修赵莹得罪了石重贵被贬到华州,很快就投降了张鉊。

监修副使刘昫死于契丹入东京之时,编修张远、贾纬四散躲避。

赵熙等投靠契丹人,替契丹人四处搜刮钱财,结果被起义百姓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