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八章 钱不够用(2 / 3)

作品:《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但显然,明之税率再低,也没有丝毫用处,毕竟,绝大部分土地,都在地主士绅手中。

百姓没有土地,只能当佃户,百姓的税率,是佃租,而佃租,是由地主制定。

而大恒,农税比例则为十抽一!

这个比例,不可谓不高。

但经过天子诸多布局,如夺前明宗室之土,如杀不法商贾,杀地主士绅,借战乱百姓,大乱大治,以及最后的致命一击,土地财税改革。

百姓有土地,百姓之税,直接对接朝廷,十抽一,怎么也比当佃户,十抽五六,甚至十抽七八要好得多。

而且,大恒农税,仅仅只是农税,以往的丁税,地税,辽饷等等各种苛捐杂税,在大恒,皆已废除。

甚至连百姓最为恐惧的徭役,都在严格的规范之中。

在大恒,地方县,要征发徭役,必须要拟定详细的计划预桉,递交府一级审批,同时,要由府一级都察御史,至行徭役之事的地方县进行监督。

审批的繁琐,带来的,便是徭役在大恒,几乎很少出现,尤其是这些年,天灾绵延,灾民无穷,直接由朝廷组织灾民,以工代赈,更是让徭役的土壤,在大恒几近绝迹。

在大恒,百姓种地,那每年就真的只需要向朝廷交一次农税,种什么,交什么,十抽一即可,剩下的,谁也管不了。

而且,这个农税,虽说是十抽一的比例,但如今的大恒,如粮食这类民生必须物资,价格,是被严格管制的。

每一年,户部与统筹国有的粮行,统计天下各地之市场情况,拟定一个价格限度,调控着各地的粮价。

这无疑是一个亏本至极的买卖,既要避免粮食太贵,百姓购买不起,又要避免粮贱伤农,毕竟,天下绝大部分百姓,都是靠种地存活,家庭用度,也是靠卖一些富余之粮。

每年,大恒的国有粮行,几乎都是亏损的状态。

在每年秋收卖粮际,要保农,在秋收卖粮际过了,那就要安民。

如此诸多政策,大恒的农税比例虽高,但实际上,却也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而之所以保持如此之高的农税比例,其根本原因,自然就是因为这些年绵延不休的天灾。

以工代赈也好,迁徙百姓也罢,哪怕是迁徙之民的安置,这些,都需要海量的粮食来供给。

若农税太低,全靠朝廷从市面上收购,那纵使朝廷政策铁拳镇压,也必然会极大的拉高粮价,于国不稳。

商税关税高达三千万两白银之多,农税还有海量的民生物资,以及少部分的农税折银,若换算下来,大恒昭武八年,朝廷财税收入,已有四千余万两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