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1644英雄志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二十九章 阵法(3 / 4)

作品:《1644英雄志

操练刚开始不久,爷爷尤世威和外公侯世禄就带着一车物资来到长乐堡。

面对操练的新兵,两人都是老脸凝重,再一次叮嘱尤振武带兵出征要注意的各种事项---这一次出征,主力是刘廷杰的管屯军,中卫所的新兵不过就是辅助和配合,但兵事险恶,谁也不知道战场上会出现什么情况?因此就两个老爷子的内心来说,他们对孙子的第一次出征,还是非常紧张的。

尤振武听了点头。

----相比于两个老头的紧张,他心中是十分坚定的,不止是因为有刘廷杰练兵坐镇,也不是因为三爷跟随,军中有四十杆自生火铳,而是因为他清楚的知道,兵,非是实战不可,不经过实战,根本不可能练出强兵。

尤其河南的战局难以预测,如果孙督师真的败了,父亲也没有能撤回榆林,那么天翻地覆的局面就不可避免,到时,自己能倚仗的只有这三百新兵,因此,他非是抓住机会锻炼不可。

另外,尤振武对自己的练兵体系和自生火铳的威力,也有相当的底气。

天平天国时,曾国藩建立湘军,但他一介文人,从未带过兵,手下也没有经验丰富的将领,根本不知道该如何练兵?但这并没有难倒曾国藩,一番思索之后,曾国藩创立了一套练兵之法,在湘军推广,并且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为湘军打下了坚实的根基,而曾国藩的练兵之法,就是师出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录》,尤其是练兵实录,几乎是手把手的教你如何练兵。

很快,曾国藩的湘军就显露出了实力,为清廷所重视。

最后完全碾压八旗军和绿营军,成为剿灭太平军的主力。

现在,尤振武比曾国藩超越两百年,而他面对的对手,完全都还是冷兵器的旧对手,马贼甚至不能称为对手,因此,尤振武心中是有底气的。

最后,这几个月来,特别是一次西安之行,他对陕西各地官军的实力,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就名气来说,陕西最精锐能战的,肯定是高杰的兵马,白广恩的火车营次之,固原兵榆林兵排在其三,比起这些精锐,中卫所的三百新兵肯定是不如的,但比起一般的官军,比起无精打采、士气低落的各城守军,尤振武自以为,中卫所的三百新兵,还是有一战能力的。

为什么?

难道两个月,六十多天的操练就可以练出强兵吗?

当然不能。

尤振武看的是士兵的精气神。

就三百新兵现在的精气神,已经超过一般的官军了。

以上三点,是尤振武的信心,也是他出征的底气所在。

……

听闻消息,李应瑞和王守奇急急回到了长乐堡,要和尤振武一定出征。

……

黄昏。

刘廷杰的信骑到达长乐堡,传达刘廷杰命令,命令尤振武统领一百兵马,携带三日干粮,明日一早出发,赶往榆林,和刘廷杰的两百人汇合,一起前往神木县。

尤振武领了军令,随即传达命令,令一百新兵准备,明日一早出征。

……

夜晚,长乐堡灯火通明,为明日的出征做准备,新设立的后勤司,为将士们制作干粮,将麦粉和盐合在一起炒熟了,按人分配,装在兜兜里,军士们饿了,随手一把,这种干粮的制作办法并非是尤振武,而是云南沐王爷所创,明军多采用。

军士们则准备自己出征的兵器,火铳,长枪和长刀盾牌之外,还有一张简单的被子,卷起来,背在肩膀上---这并非是明军的传统,而是尤振武的改进,士兵们各自背被子,减少行军车马的使用,降低辎重,就等于是增加了行军的效率。

对长枪手盾牌手来说,背着被子确实不利战,但对使用远程火器,不需近身肉搏的火铳手来说,肩膀上多一床薄被,一点都不影响战力,如此,如果火铳手使用好了,令敌人无法近身,长枪手和盾牌手也就不需要近身苦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