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明天是几月几号?(4 / 5)

作品:《柯南之我不是蛇精病

他明白琴酒的顾虑——有人离开0331号训练基地自由活动,很可能会将基地位置泄露出去。

按照以往的规矩,只能等训练周期结束再放人出去,一旦有人离开,就要考虑废弃0331号,将人全部转移到其他地方去。

琴酒抬眼看池非迟,“浦生出问题了?”

“不算问题,”池非迟也发完了邮件,至少今天需要联系的都联系好了,说出自己的猜测,“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提出,源于1973年斯德哥尔摩市的一起劫案。

两名劫匪控制了四名银行职员,与警方僵持了130个小时后,放弃犯罪,释放人质,而那四名职员丝毫不怪罪绑匪,在法庭上为绑匪说话,其中一名职员还在绑匪服刑期间,与绑匪结了婚。

这件事报道出来后,引发了一些研究者的兴趣,根据调查,集中营的囚犯、战俘都有可能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又被称之为人质情节,简单来说,就是受害者不仅不责怪加害者,反过来对加害者产生好感、依赖、崇拜等情绪,甚至帮助加害者,还把解救者当成敌人。

在面对挫折时,人类心理的自我保护机制会将不良刺激转化为良性刺激,用来度过难关。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合理化、压抑、选择性遗忘等,上次毛利兰失忆就是心理防御机制让她选择性遗忘,而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就是‘合理化’的表现。

受害者为了避免更大的心理痛苦,反复告诉自己这不是最悲惨的,内心的焦虑和恐惧就会降低,而如果再得到一些认为是‘对自己好’的小恩小惠,就会加强合理化心理,再加上人类本能崇拜强者、心理被动、隔离等因素,产生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产生有一定的条件:

1:人质真正感觉到加害者会威胁到自己存活,笼罩在不安中。

2:在遭受挟持的过程中,人质感受到加害者给予的好或是恩惠。

3:与外界隔离,得不到外界的信息,只能接受加害者的单一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