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 章节正文阅读

第36章 第36章院试案首(3 / 4)

作品:《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故此,朝廷急解决饷粮之困,不断在军屯押筹码,小子以为并非良策。”

随后,又以长城九边为例,江南、成都富饶为例,指出民富方能国强,层层递进。

裴少淮毕竟从异世而来,实在难以去苟同军屯之策弊端。

他话显然进了张府尹心里,只见张府尹望着裴少淮神情,宛若是挖到了一颗明珠,欣喜不已。

张府尹问道:“此见解从何而来?”

裴少淮讪讪,终究还是被问到了这个问题,他只好掩饰道:“小子在中,常常旁父亲、夫子、姐夫等长辈探讨时策,耳濡目染,得了些见解……但从未实践过,都是纸谈兵而已,让府尹大人见了。”

这番话还算得过去。

“我之见,与你略同。”张府尹道,“你若是能秉此初心,耕读不辍,往后必定能有一番成就。”

“谢府尹大人指点。”

……

贡院里,“苦事撤堂连下夜,灯光朱字两模糊”,批卷工作紧张进行着。

弥封官先将院试卷子与府试或县试卷子作对比,看考生字迹是否一致,又查看有无记号,一切无虞,会封好卷子,送到同考官处批改。

院试毕竟只是一场“童试”,考生又多,基是不会誊抄、对读,而是直接批改。

最终,裴少淮卷子无疑被荐为前十之列,由大宗师掌读后,最终给他们进行排序。到了这个时候,就不单单看文章了,还要考虑考生平日里名声、每岁考成绩等等。

那些平日里就颇具诗,名声在外考生,即便是考试失误了,有名声加持,还有榜机会。

一切都还看大宗师如何决定。

……

六月下旬,贡院门外放榜。

只见榜填着——第一名宛平县裴少淮,第名大兴县贺涵学,第三名大兴县江子匀,第四名宛平县裴少炆……

彼时,经过府试、岁考和平日诗会,裴少淮在顺天府学子中已小有名气,倒蛮多人知晓他身份,知晓他方方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