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家兄朱由校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四百二十九章 检在帝心(3 / 4)

作品:《家兄朱由校

朱由校一想到自家弟弟处处为自己着想,心里感动之余,也不免关心起了对方。

“殿下在用拖拉机耕田……”

王承恩如实回答,因为他记得清楚,自家殿下说过,除非他交代,不然其它事情不用向皇帝隐瞒。

“好玩吗?”朱由校来了兴趣。

“这……”王承恩一愣,紧接着仔细描述了一下拖拉机的各种事宜。

“那不好玩,估计是我与弟弟兴趣不同吧。”

听完了王承恩讲述的拖拉机,朱由校便没了兴趣,而是走回自己的位置坐下,对王承恩说道:

“那六个女子你都见过对吧?你以为谁最适合弟弟?”

朱由校想听听那齐王六妃的性格和事情,虽说六妃里,能进宫的只有正妃,但他还是想提前了解六人。

毕竟日后他若是前往齐王府,可能会见到自己的弟妹和自家弟弟的五个宠妃。

“嗯……应该都适合。”

朱由校的问题把王承恩问住了,因此只能含湖其辞的回答。

“适合就是适合,如何能有应该?”朱由校皱了皱眉,显然不满王承恩的回答,就连语气都不由重了些。

“这……”王承恩面露难色:

“奴婢实在想不到殿下和这六女在一起时的模样。”

“男女之爱,有何想不到?”朱由校想王承恩给出个答桉,但王承恩却道:

“殿下好女色而不贪色,奴婢虽说陪了殿下十年,但除了府内那二位,倒真没见过殿下对别的女子谈笑风生。”

“这倒是……”朱由校得了答桉,反而有些赞同王承恩的话。

自家弟弟忙于国事,因此疏忽了男女之爱,加上早年许多朝臣等着他大婚,想在他婚后使用礼法大义来强迫他就藩,因此这事情就一直耽搁了下来。

这么想想,朱由校觉得更愧疚了。

至于车内的其余人就更不觉得奇怪了。

如果不是朱由检收了杨媛爱、杨如是俩姑侄,恐怕京里早就开始传朱由检有龙阳之好了。

文官虽然不恐怖,但文官的嘴巴和笔却能让许许多多雄才伟略的人头疼。

事实上市面早就流传着朱由检有龙阳之好的造谣,并且盛行于江南。

如果不是张嫣等人听闻这造谣,也不会一口气为朱由检选五妃、六妃。

文官们造不了朱由检其它谣言,也只能杜撰这种谣言了。

不只是江南,还有云南,泰宁三府,南州,旧港,交趾……

总之充满了流放文官的地方,便有朱由检的各种谣言。

这些谣言,锦衣卫也曾告诉过朱由检,但他往往会让人搜集,自己看过后一笑泯之。

文官往往对那些他们对付不了的人诽谤造谣,能对付,能湖弄的就夸为圣贤之君,仁爱之君。

朱由检心里早有准备,反正他不在乎虚名,那群败者爱如何便如何吧。

“弟弟何时前往房山?”

朱由校很快从愧疚的心理走了出来,甚至对王承恩询问。

“殿下说过几天,没说出具体的时间,应该是殿下自己也不确定。”

王承恩回忆了一下,接着回禀,而朱由校闻言也微微颌首。

“弟弟的话我记住了,你让人去转告弟弟,内帑会每年会调三十万两给惠民药局,让弟弟不用担心。”

“至于今年,便由内帑再添一些,给大婚凑个整数,五十万两吧。”

说罢,朱由校接着补充道:“此事不容商讨。”

“奴婢领旨……”王承恩松了一口气,心想事情终于敲定了。

应下后,他等了数秒,直到确定皇帝没有新的指示,他才躬身作揖,随后转身下了马车。

他带御马监的人朝着京城踏向返程,而威严的天子行驾也继续向着房山驶去……

一兄一弟,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只是那不断从京城发出的消息,让各方人马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经略,若是殿下对北用兵,那咱们怎么办?”

九月中旬,当北方的消息传到云南,永昌临时经略府内,洪承畴老神在在,而木懿略带担心。

这个时节的云南依旧风和日丽,气候如春,只是木懿的心里却动荡不堪。

眼看着府道即将修抵西南边关,平缅战争即将爆发,功绩即将到手……

结果这个节骨眼上,齐王却要亲征建虏,发动天启年间第三次北伐。

木懿并不担心钱粮问题,他担心的是,平缅战争在第三次北伐面前显得暗澹无光,导致他们的功绩不显眼。

这并不是他个人的杞人忧天,而是朱由检多次亲征后的结果。

朱由检发动的第一次北伐和第二次北伐,分别盖过了平南洋,平交趾两场大仗。

眼下平缅战争和第三次北伐有可能撞车,那他们大概率会成为背景板。

木懿的担心写在脸上,洪承畴瞥了一眼,稳住钓鱼台般的说道:

“用兵就用兵,盖过便盖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