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家兄朱由校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六百一十九章 国债(2 / 3)

作品:《家兄朱由校

面对革命热情高涨的伦敦群众,查理一世下令镇压,致使伦敦城成为了一座血色的城市。

他的做法激化了内战的程度,内战阵营也开始逐渐明了。

两个阵营中,支持国王的主要是封建贵族、英国国教上层僧侣以及部分同国王有密切联系的大资产阶级和官僚,他们大多是英国国教徒和天主教徒。

站在议会一边的,主要是新贵族、资产阶级、城市平民、手工业者和自耕农,他们大多为清教徒。

从双方力量对比来看,议会占有绝对优势,但查理一世的背后还背靠皇店,并且手里掌握着一支两万人的保皇军队。

相比较议会的军队,保皇军队有一半的人装备了燧发枪。

有了王室武装的查理一世没有选择出逃伦敦,而是选择镇压伦敦的叛乱。

这让原本议会可以控制的地区大幅度缩小,港口和伦敦、以及部分人口稠密的城市被保皇军队占据,直接上缴王室的税收达到了英国总税收的60%,而议会只占据40%。

财政上的不足就已经让议会捉襟见肘,而军队的数量不足更是让双方态势失衡。

议会军大约有一万人,不过他们大多都是民兵,没有经过军事训练,相比较保皇军队显得孱弱不堪。

此外,在此时的英国百姓心中,国王仍是威严的、尊贵的,所以很多人并未支持议会军,而是持观望态度。

不过,议会军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英国革命浪潮已经无法阻挡,众多手工业从事者都愿意参军来为自己的阵营取得胜利。

这样的优势,让议会军在不到十天的时间里,从一万人的数量迅速突破到三万人。

与此同时,西边的爱尔兰和北部的苏格兰人民见到英格兰处于内乱,也纷纷重新打起旗帜,要求查理一世下台。

这些势力的叛乱军数量在一万人左右,因此查理一世需要面对的局面是用两万职业军人来收拾四万反叛军。

诚然,他十分有自信,但为了保守起见,他还是和法国一起向大明提出了军火贸易的事情。

查理一世准备了大约价值二十万两的金银币,准备再购买足以装备五千人的燧发枪、火炮,以及数量不等的硝石。

黎塞留和古斯塔夫二世那边也准备了大约价值八十万两的金银币,准备购买足够装备两万人的燧发枪和火炮,数量不等的硝石。

对于这个时代的欧洲政治家们来说,他们大部分还是只觉得大明只是想挣银子,没有心思掺和欧洲的事情。

只有黎塞留能敏锐感觉到,大明似乎在操控欧洲的战场,因此他想要迅速结束战争。

眼下的局面对法国波旁王朝来说,已经是十分不错的局面了,如果见好就收,法国足以成为欧罗巴大陆上的强国。

可是大明的态度显然不希望战争就此结束,而法国也无法和大明撕破脸皮。

黎塞留只能选择一战打趴下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帝国,然后从中抽身。

不过……

“哪有这么容易……”瞧着手上的消息,朱由检轻嗤一声,随后对陆文昭交代道:

“东西都可以出售,另外告诉弗朗机人,第二笔交易在明年的二月份。”

“是!”陆文昭作揖应下,而朱由检也带着笑意将纸条收了起来。

第二笔交易越快,西班牙能坚挺也就越久。

凭借贩卖粮食和商品,他们可以化解国内的财政破产危机,凭借大明出售的燧发枪,他们也能在战场上和新教连忙打的有来有回。

整个局势还处于大明的控制下,不过欧洲还不够乱,得逼一把林丹汗才行。

这么想着,朱由检看向了自己身后的地图。

那疆域堪比当年金帐汗国的蒙古国疆域,恐怕很快就要落入大明的手中了。

“今年民间的情况如何?”

朱由检背对着李长庚询问,对此李长庚却高兴道:

“回殿下,很好……”

“开春以来,各地下了多场大雨,许多断流的河流纷纷恢复,不少田地也能顺利耕种了。”

“陕西连续干旱十五年的势头也终于停下了,开春以来,全陕下雨九次,没有一点旱情的迹象。”

“除此之外,四川、广西、河西、贵州的旱情消失,山西、北直隶、山东、河南、南直隶、湖广、浙江、福建等两京五省的旱情虽然还在,但已经大规模缩减。”

“朝廷预计,今年能复耕的耕地能达到三亿亩,国朝今年的岁入能达到九千万两。”

李长庚兴奋的说着,而朱由检也知道,大明最难的时候终于过去了。

明年虽然旱情还会有一波反扑,但对大明的影响已经不是很大了。

小冰河不可怕,气温下降导致的粮食减产可以用化肥对抗,但大旱不行。

朱由检不是神仙,变不出大雨。

减产还有得吃,大旱就只能吃观音土了。

以大明眼下的人口情况,这次明年之后,恐怕会迎来一个爆发式的增长。

四亿的人口峰值或许会提前一百年到达,并且这还不是大明的人口峰值。

他朱由检要做的,就是在这个基础上推一把,而他要做的……

“殿下,都察院又上奏了……”

朱由检的想法还没落下,王承恩从承运殿外走进来,双手呈上了由都察院送来的奏疏。

在朱由检尚未接过时,他便开口解释其内容道:

“孙传庭抵达西南之后,带着周肈等人在西南之地查桉,一时间牵连甚广,西军和南军也人人自危。”

“都察院传来的消息不是通过成德之手,而是由王克俭上疏,其中含义便是挽留殿下,希望殿下暂缓就藩。”

燕山派的人不是瞎子,看着朱由检调回之前被他们排挤前往各国的官员,又要分化燕山,调人前往各国,李德茂和张懋才也断定了朱由检把握十足。

加上大旱突然消退,这让原本压力极大的地方衙门压力锐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