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倍张三丰天赋开始 139 桃花岛(2 / 2)

作品:《从十倍张三丰天赋开始

    反倒是被人看到,在夜里活动较多,常载着出海的都是一群拿刀带枪的凶人,几乎不做正常生意

    往日里即便是与他们这群船夫闲聊,也总是隐蔽自己的来历,目的性很强地问东问西,显得目的不纯。

    所以他们船夫之间偷偷聊起,都觉得这恶汉董成不是什么良人,而是与海上谋财害命的海贼有所关联。

    这老船夫是见孟修远年纪轻轻生得一表人才,不愿他遭了恶人毒手,所以才冒险来偷偷相告。

    孟修远听完老船夫的这番话,虽心中并不在意,却感念他心善,从怀里取了些许碎银子送与他以做感谢。….

    那老船夫见孟修远执意如此,喟叹一声也不再多劝,只又嘱咐了他一句多加防备,便拿着银两转身离开。

    到第二日登船时,孟修远再仔细打量,果然见这董成身形魁梧似是多少有外家功夫在身,手上磨出的老茧,也不似是拿船桨磨出来的,反倒更似常年使用兵刃。

    对此,孟修远倒是没有太在意,反正无论是恶人也好、匪贼也罢,在他手里都翻不出什么花来。

    其他正常船夫不愿载他出海,孟修远不想强逼。现如今有这么个心怀不轨的送上门来,反倒十分不错。

    往桃花岛去时这一程,算是风平浪静,没出什么祸端。

    只是船上仅有那董成与孟修远两人,那汉子嘴上闲不住,一直旁敲侧击地与孟修远聊天,想要问出孟修远的身份来历、身世背景。

    孟修远闻言也不太愿意与他多讲,只敷衍推脱,说自己是闲散读书之人,听同窗说普陀山以东的海上有一座景色盛美的小岛,所以好奇想来一观。

    那董成闻言,倒也没出声怀疑。

    毕竟孟修远此时已将真武剑传给周止若了,随身没带兵器。

    这么一张清秀隽逸的脸庞,配上一身青袍、卓然玉立,确实像是没吃过什么苦的富家公子哥。

    如此船将近靠岸之时,孟修远已闻到海风中夹着花香,远远望去,岛上郁郁葱葱,一团绿、一团红、一团黄、一团白,繁花似锦,却不只是桃花。

    「我要入岛探寻一番,还请耐心等我。」

    孟修远靠岸下了船,与那董成交代一番,便只身往岛内探去。

    待略微走入岛屿,孟修远才从怀中掏出那屠龙刀中暗藏的玄铁片,仔细对照了起来。

    【讲真,最近一直用@

    岛之后运气十足,偶然找对了路,当年的郭靖黄蓉二人没有将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而是在岛上设立了两处藏书的位置,将这些秘籍兵书分开藏匿。

    孟修远依照地图指示,在这遍布阵法、机关的岛上开始搜寻。

    时近百年,其中些许机关设计已经失效,可仍也还有许多危险之处。若非有地图指引,即便似孟修远这般功力绝顶之人,在岛上探索起来也会有些麻烦。

    无怪这百年之中登岛之人尽皆丧命,留下了「鬼花岛」这么个名字。

    直至先是搜寻到一处山洞之中,孟修远依照地图挖土发掘,果然挖出一个密闭的石盒,打开再看,是一本材质特殊的手抄本。

    其书皮上以娟秀字迹写着「武学合集」四个字,想来或许是黄蓉女侠当年亲笔所书。….

    孟修远忍不住好奇,打开一看,便见其中内容比他预想的还要丰富不少。

    除了包括总纲的正本《九阴真经》之外,更有几种明显不同路数的武功写在书册的末尾。

    一者,是由黄药师改编的《九阴真经》后的速成武功,包括「九阴白骨爪」和「白蟒鞭」两项。

    孟修远大略观之,发现这黄药师不愧是一代奇才,将这功夫确实改编得十分精妙,使得其既可速成,而后患亦属有限。

    怪不得原本时间线中,周止若只是学了几个月的时间,便能凭借其在「屠狮大会」上大展威风,将功力深厚的殷梨亭打败,还逼得俞莲舟几乎与她同归于尽。

    只不过,这般功夫于孟修远是没什么大用了,只能用以开阔眼界,留着将来传给有缘人。

    第二者,则是黄药师本身桃花岛一脉的功夫。

    这部分,黄蓉记录不多,只留了一门看家本领《弹指神通》。

    想来是她心思机敏,知道父亲黄药师这人性格高傲,不愿被这书册上其他神功绝学给比下去,所以只留了最厉害的。

    孟修远简略看了一下,发现这《弹指神通》确实十分精妙出彩,于武学一道上可谓是别出心裁。

    难怪当年五绝之中,黄药师敢说凭此功夫能与南帝的《一阳指》齐名数十年,各擅胜场,现在看来,倒也不是自吹自擂的话。

    这《弹指神通》可射出气劲,也可用于击发小石子这般实物,攻击距离远不是《一阳指》所能够相比。

    神凋剧情之中,黄药师甚至以其在百步之外撼动了金轮法王的兵器,比之近代火器的威力都不逞多让。

    即便以孟修远此时的武功造诣,若仔细学它,也是很助益、将来许是排的上用场的。

    至于最后第三者,则是《降龙十八掌精义》,是郭靖郭大侠留下的。

    想来是当时山河破碎、家国沦亡,逼得那老实到有些死板的郭大侠,也破格没有顾着丐帮的规矩,将这自己最为拿手的功夫传了下来。

    孟修远观这一部分内容,字迹古朴刚正与前面不同,显然是郭大侠亲笔手书。

    这《降龙十八掌》号称金书第一掌法,贯穿近两百年,自然是不同寻常。

    孟修远打眼一看,便被其中内容所吸引。

    降龙十八掌招式变化简明,精髓全在运劲发力之中,可谓精深异常。

    初思考时,只觉得其既非至刚,又非至柔,兼具儒家与道家的两门哲理,与孟修远过往所学之功夫大相径庭。

    再细思索,却又觉得其兼顾至刚与至柔,无坚不摧、无往不利,实乃旷世绝俗的一门神功。

    虽说可能对师父有些不敬,可凭心而论,张三丰为孟修远所创的那门《震空掌》相较之下,确实是在各处都比这《降龙十八掌》显得弱了几分。

    同样是需要深

    厚的内功修为作为根基,但这《降龙十八掌》对劲力的发挥,却是高明了不止一筹。….

    孟修远若是将来潜心学之,所施展的掌法威力,定会是比现在要强上不少。

    半晌过后,孟修远才略微有些恋恋不舍地合上这本书册,轻出了一口气。

    心中暗叹,果然一个时代便有一个时代的英雄豪杰,这书册之中所载的武功,比孟修远预想之中的还高明了许多,可见当时那江湖之中的新老五绝应当都是何等风采。

    于此时,孟修远甚至有些遗憾,感觉自己穿越而来的这倚天世界中高手贵乏,除了师父张真人这么一个武学大宗师,便再见不到什么其他顶尖的人物了。

    武学一路上,不由得有些寂寞。

    不过,孟修远倒也没有感慨太久。收好这本书册,他便转身出了山洞,再往地图上标注的余下那处探去。

    没什么意外,另一个隐蔽山洞之中,孟修远便又翻出了一本书皮写有「兵法合集」的手抄本。

    看其字迹,与上一本之中的《降龙十八掌精义》相同,想来也是郭靖郭大侠亲笔手书。

    只不过至这一本时,郭大侠的字迹之中已经能看得出稍显潦草,字里行间透着一股焦急的感觉。

    想来应该是当时战事已经到了溃败的边缘,郭大侠每日忙于军务,能抽出时间来写这本书已经是十分不容易。

    孟修远简单翻看,见其前半部分内容,是一丝不差地抄自《武穆遗书》的原本,因为能看出,遣词造句的习惯与郭大侠十分不同。

    而后面附属的一部分内容,才是郭靖本人的一些用兵感悟,以及对《武穆遗书》原本的理解。

    孟修远虽不通兵法,但看过之后,觉得这后半篇内容同样也十分宝贵。

    毕竟郭大侠当年曾随元太祖成吉思汗西征,深知蒙古人的用兵野战之道,他把这些要点也写入兵法之中,虽军事水平远不及岳飞将军,但相较于宋朝的岳武穆,面对蒙古敌人却更有针对性一些。

    片刻之后,孟修远便就将这本手册果断收起。

    相较于武学,孟修远于这兵法上全然是个门外汉,看起来自然也就没刚才那本那么上瘾。

    出了山洞,待孟修远顺着路往岸边返回的时候,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

    他一路脚步轻快,心中还在为收获这两本宝贵书册而欣喜。

    却没想到,刚到了岸边,便见情况有些不对。

    此时这海滩边上,远不止来时的那一艘小船,而是又多了好几条不认识的帆船。

    海岸边也不止有那董成一人,而是加在一起约莫有个十几二十号人,一个个手持兵器,表情凶神恶煞地等在那里。

    那船夫董成显然与这些人是一伙,同样拿着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柄长枪,站在人群中为首的位置。

    孟修远一从树林里走出,这群人立马便看见了他,为首那船夫董成朝孟修远大喊一句:

    「公子,快些过来,我们有事想与你谈谈。

    莫要想着逃跑,这汪洋大海之上,没有船你那也去不了。

    还是别浪费咱们兄弟时间了。」

    孟修远闻声一乐,径直朝他们走了过去,忍不住笑道:

    「谁说我要跑了。

    我还等着听听,你们到底有什么大事,要找来这么多人一起同我说呢。」.

    不在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