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我有个流量系统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二百九十三章 未来充满风险(1 / 2)

作品:《我有个流量系统

毛利润总计2009亿,这个利润在华夏来说,算是高的离谱了,当然如果放在全球的,还是比较‘普通的’。

而且实际的净利润也没这么多。

这个毛利润如果只需要刨去税务工资上面支出之后,就能直接成为纯利润的话,那些资方是不可能会离开的,主要是吴舟赚钱虽然厉害,花钱更厉害。

很多项目都是他们墙裂反对,但吴舟强制推行,没办法公司经营方面,吴舟拥有绝对控制权。

爱英医疗公司,虽然他们占股相对来说较少,但终归也算是小股东吧,刨去收购时花的那笔大钱外,这一年不到的时间,吴舟依旧在搞疯狂扩张,挖人都是按百亿去规划的。

虽然后面医疗产业很‘意外’的赚钱了,但这到手的钱还没热乎,吴舟就顺手把云城的一个高端私立医院给直接收购了。接着就是里面的人员大换血,高薪挖那些高端医疗人才,再到自家砸钱建各种院内的高端检查设备.

一个医院而已,一年不到时间也砸了一百多亿,完了吗?

没有。

吴舟年底的时候,又联系了云城zf那边,找他们又批了一些地,目的,用于医院扩建

就tm云城这么一个三线城市,有必要搞那么大的医院吗,而且那些医疗设备,有必要华夏一份,再国外一份?

有钱也不是这么烧的啊。

就那些设备,大概率除了京城上海的一些最头部的医院之外,其他医院根本不可能舍得采购,也根本没那么钱采购。

再说了,云城这个城市也撑不起来高端医疗啊

当然,这个公司后续的投入,以吴舟自己投钱为主,投的多,他的股份占比也越来越多,然后.算了,他自己的钱爱咋花咋花吧。

主业这块儿,吴舟也没闲着。

海外口罩赚钱,你抓紧生产就完了是,没必要因为业务量大就自己搞航运公司吧?

前前后后花了200亿人民币,通过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几乎全资收购几家航运公司,然后还花了上百亿订了一批货源船。

电商渠道那些‘传统产品’大卖,供不应求,那就提高产能嘛,进更多原料,扩厂,招人

吴舟这边倒好,不按套路出牌,他却是梳理了整个产业链,从源头开始向上不断优化。

产品原料国内不如国外的那些,那就直接采购国外的嘛,这不是行业共识嘛,有必要自己高价引进好的种子,做自己的高端产业园区生产基地嘛,这一项其实是在他们看来最坑的。

因为爱英集团花了大钱,把高端的生产基地搞起来之后,最后那些好种子,好果子也是会同步惠及全国所有食品加工企业的。

也就是说,这个优势,不是爱英集团独占的,即便是后期有个时间差以及采购成本方面的优势,但如果考虑投资回报率的话,那就肯定也是大亏啊。

你想啊,花了大几个亿,甚至十几个亿,搞优质种子培育,种子出来之后,会是只供爱英集团嘛?

自动化生产车间生产得好好的,明明就已经是全国最好的生产车间的,还去做硬件软件升级,升级个毛线啊。

生产车间无菌化标准提高,已经是医药行业的标准了,有必要再提高吗?那些生产线只是生产食品而已啊,又不是生产药品。

再到产品合格率.

最后,原来的外包装材料好好的,为了那劳什子的环保,愣是花大价钱,把成本加到新环保包材上去,这个消费者又感知不到。

而且价格没涨,不就等于是变相降低利润嘛。

反正,在这些资方看来,吴舟的脑回路不一样。

别人卖得好,想的是提升产能,扩大营收规模,提高利润。

吴舟这边卖得好了之后,是过于苛求“精益求精”了。

公司这边收益越好,吴舟这边原本的投资预算也就跟着水涨船高。

除了这些以外,爱英集团线上线下去年算是火热得一塌糊涂,然而吴舟还不满足,还又开始搞线下品牌店。

就现在这个大市场行情,稍微有些资本嗅觉,以及对市场行情有了解的,其实都清楚,当下的房地产,有巨大风险,即便是今年各地房地产都有或多或少下滑,但价格依旧不便宜啊。

然后吴舟这边是在短短一年时间,全国开了上百家线下品牌门店,面积大,装修好最小的面积都超200来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