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七百六十一章 黄河汛期(2 / 3)

作品:《我岳父是李世民

若是能够先一步掌握对方的辎重来源,掌握了粮食来源,胜算可达到六成以上。

这就是现在礼部在做的事情,狄知逊是河西走廊的互市主持的礼部侍郎,也是帮着礼部在做这些事的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布置这些的,竟一时没有察觉。

掌握了这些就是掌握了关外的咽喉。

与吐蕃也是一样,掌握了吐蕃大族的牛羊部落,也就掌握了吐蕃的命脉。

李世民苦涩一笑,低声道:“许敬宗真是用心良苦。”

岑文本心头暗想,这本是张阳布置的事情,许敬宗不过是照办而已。

可再一想,现在陛下极力都在限制张阳的权力,要扶持许敬宗。

这是皇帝与外戚之间的事情。

岑文本心中很明白,却也不愿意多想,更不敢多问。

说来朝中都清楚,陛下与那位骊山县侯向来不和,好几次产生过争吵。

那张阳都敢指着陛下的鼻子骂。

李世民拿起骊山递来的奏章,指着道:“你看看,这个张阳都敢教朕做皇帝。”

岑文本恭敬地接过奏章看着其中内容,神色多有思索和纠结。

“你以为如何?”

篇幅不长,唯独体现的就是陛下要保障官员,给予官员养老保障。

说得倒是中肯,希望陛下不要浮于表面,几两细盐朝中的寻常官吏人家根本不敢用。

岑文本想到自己也都是用这些细盐去换了五斗粗盐,也能用得久一些。

如张阳所言,这细盐根本不顶用。

朝中许多人家也都这么做了。

岑文本重新将这份奏章递回又道:“这县侯所言还真是少见。”

“朕让他任职太府寺卿,希望他能够脚踏实地做事,以往在礼部的种种错事朕都不与他计较了,只希望他能够长进一些,他还年轻有些冲撞和不切实际的想法,朕也任由他了。”

皇帝惆怅地坐下,讲完这番话又是一声叹息。

窗外吹来一阵冷风,原本阴沉的天空下起了雨。

有些雨水飘入窗台,王公公将窗户虚掩,留下一些空隙,这样雨水不会有太多溅入。

现在陛下不喜太过封闭的空间。

岑文本点头道:“陛下说的是,现在县侯要脚踏实地,不过臣近日查问骊山,确实见到了一些事。”

李世民喝着茶水点头道:“是吗?你且说说。”

“自骊山有了自己的作坊,在骊山的乡民每月都可以得到工钱,可以每每年底都能够得到一笔不菲的银钱,用县侯的话来说就是分红。”

“这是每年都有的,每家每户奖金多则是数十贯,更是有上百贯的。”

李世民颔首道:“不过是用银钱收买人心的手段。”

岑文本又道:“骊山的村民俨然已成了富户,可他们还是不愿意离开骊山,亦不愿迁入显贵的长安城,反而是更愿意留在骊山,因为在骊山劳作,只要你不离开,有何病痛骊山医馆都可以治病,往后年迈体衰,骊山一样可以给他们养老。”

深吸一口气,岑文本躬身道:“孩子从小读书,再到老人养老,骊山从孩童到老人一应都可以照顾。”

“嗯,如此说来,孩童可以一辈子都留在骊山,老人家也让自己的后人也留下来,周而复始,骊山经久不衰?他倒是好手段。”

李世民眼神中又多了几分不满。

骊山给乡民太多了,而他自己得到的甚少,这小子也算是在关中财力丰厚的一门权贵了。

哪有权贵给乡民这么多的,简直不像一个权贵该有的样子。

其他的权贵在做什么?忙着收缴食邑,忙着兼并土地,忙着结交宗室和朝中官吏?

如此看来,张阳在权贵当中确实是清流,清流得不可理喻。

他给乡民这么多,让其他权贵以后还怎么活?

李世民深知其中不可明说的规矩,张阳这小子多半就要被弹劾了。

窗外的雨水越来越大,皇帝的表情上多了几分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