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八百七十五章 遍地都是高人(2 / 3)

作品:《我岳父是李世民

将生产的许可握在朝堂的手中,岑文本继续往下看,还说明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作坊开建需要乡民做劳力,朝中当以群众利益为根本,来让作坊生产的规模良性发展。

岑文本抚须不住点头,很有远见的看法。

甚至连将来作坊开建的经营范畴都规划好了,如此一来也不会让作坊过于庞杂,产布的作坊只能产布。

一个作坊不能既产布又制墨,会导致管理混乱,账目赋税难受,避免了作坊主做手脚。

岑文本又拿出小琉璃瓶,抹了一些药液之后,瞪着眼猛吸了几口气,开始执笔书写。

一篇近千字的奏章上书写一口气完成,岑文本发现自己好久没有进入这种状态,一气呵成。

再想到这药液,暗叹骊山果然是个出好东西的地方。

将奏章放在房相的桌案前,见还在批复也不好打扰,便自顾自回去了。

岑文本一边走一边敲打着胳膊,深吸一口气隐约还有薄荷的清凉,缓缓道:“总算可以好好睡一觉了。”

作坊建立需要得到地方县衙的许可,并且由州府监管,得到的赋税也属于各地的州府考评。

这是岑文本的补充,不能只有生产而没有监管。

就像是骊山,放任着放任着……结果没法管了。

总结经验,深刻反省以往的错误,这是岑文本这么多年与骊山的来往中学到的。

除夕过了半月,朝中颁布的布告,一份份的文书送到长安各县,还有不少官兵带着文书前往大唐各地州府。

一阵生产振兴的风吹拂在关中,骊山的告关中书又被人提及。

而这些国策都会在休沐结束后,也就是贞观十五年开朝正式施行。

这是天可汗对关中鲜有的大刀阔斧,以往将卫府改制折冲府这已是很大的手笔。

如今,朝堂终于对地方州府开始改制了。

李治这些天与裴行俭走得很近。

长安城十二县最先闻风而动,管辖长安十二县的京兆府首当其冲。

李治就坐在京兆府内。

裴行俭看着一份份礼单,怒道:“这帮权贵将本官当作什么了?竟然还送美妾,都给某家赶回去!”

牛朝连忙道:“喏。”

李治忧心道:“裴府尹,长安城十二县的田亩权贵们还是占着多数,他们手中还掌握着农户,往后少不了来往的。”

裴行俭怒道:“可他们胆敢收买本官!”

“纵然是可恶,这些人借着除夕拜访的由头送礼,除了裴府尹还有三省六部官吏都要送。”

裴行俭拍案而起,“某家与他们不两立。”

李治笑道:“其实收与不收没太大的区别,重要的是各县的态度。”

“晋王殿下所言甚是。”

身在局外的李治看得很明白,裴行俭这个位置一点都不好坐,尤其是关中振兴生产的时候。

而裴行俭又是个没权没势的人,想要统领长安城十二县谈何容易。

“裴府尹若是对各县指点难免会让人觉得以势欺人。”

裴行俭朗声道:“今日某家请了一个高人相助。”

李治苦笑道:“向裴府尹伸以援手的高人还挺多的。”

好像那骊山遍地是高人。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上官仪,他今日没有穿着官袍,穿着骊山特有的厚实棉衣,脚步匆匆走入京兆府。

“这天可真冷。”上官仪一来就说了这么一句话。

“上官兄快快请坐,下官这就去温酒。”

“不了。”上官仪摆手道:“若有正事下官不喝酒的,这是骊山养成的规矩。”

“噢……”

裴行俭有些后知后觉,骊山还有这规矩,真严格呀。

像李义府和许敬宗他们平时插科打诨,还在官衙中吃茶叶蛋呢。

上官仪在暖炉边取暖片刻,问道:“是因长安十二县之事?”

李治点头,“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