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八百九十三章 落榜的张柬之(2 / 3)

作品:《我岳父是李世民

李世民点头道:“工部起草文书交给骊山。”

“喏。”

阎立德脚步匆匆的来到了工部官衙,写了文书让人递交给骊山。

只是文书早晨送去,下午的时候便送信回来了。

长安城内,纪王李慎还在看着有关骊山的书卷,看得入神。

狄仁杰与李治正说着话。

“工部早朝送去了文书,骊山下午就给了回复。”

狄仁杰好奇道:“骊山答应了?”

李治回道:“当然是拒绝了。”

“拒绝?”狄仁杰诧异道:“骊山这是多大的威风,朝中的要求都敢拒绝。”

李治笑道:“姐夫抗旨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这都是寻常事。”

“而且。”李治拿着手中的书信又道:“不仅仅如此,骊山还拒绝了交出铸造秘方,阎立本说工部没有骊山的底蕴,造不出螺丝此物,也劝告朝中不要花心思造此物,只会徒耗人力物力。”

骊山建设至今不过八年时光,八年时间骊山就有底蕴了。

狄仁杰越发对这位县侯有了崇敬之意。

李治看了眼一旁的李慎。

天气炎热,他正看着书,额头已有汗水滴落,还浑然不知,看得是真够痴迷的。

李治叹息道:“看来父皇又要上火了,也不知道宫里祛火的药材够不够。”

狄仁杰感慨道:“晋王殿下,你就不能让纪王留在崇德殿吗?”

李治摇头道:“他要跟着,我有什么办法,总不能赶走他。”

看着远处即将下山的夕阳,狄仁杰又望向平康坊的方向,觉得有些扫兴,“看来又去不成了。”

“去不成就去不成,那吵吵闹闹的平康坊有什么好去的。”

狄仁杰双手怀抱胸前,胖脸上多了几分思量,“并不是在下想去平康坊,而是担心柬之一个人去平康坊。”

今年的科举要开始,狄仁杰还没到能够参与科举的年纪。

张柬之倒是够年岁了。

李治拿过李慎手中的书又道:“回去用饭了。”

李慎欣喜道:“好呀,吃饭。”

李治又看了眼这个弟弟,“你看书也不要太痴迷了。”

“骊山学识太吸引人了。”

手中的这卷书辩证法的一篇,李慎小小年纪又能看懂多少。

李治回到崇德殿,正与这个弟弟吃着饭食,这段时间他也住在了崇德殿。

这还是父皇允许的,往后身边要时刻多一个弟弟了。

公孙小娘子跑来,“殿下,张柬之出事了。”

李治看了眼屋外的夜色,这个时辰的平康坊最热闹,张柬之若无处可去,肯定是在那儿。

公孙小娘又道:“科举在即,张柬之还在平康坊醉酒搂着一个胡姬,后来被他爹张玄弼拎了出来,痛打一顿。”

李慎吃得正香,对这些话全然没有兴致,他的目光还看着那卷辩证法,嘴像松鼠嚼坚果那样,动个不停,眼睛却没离开过书。

李治放下了碗筷,皱眉道:“他爹不是在襄阳吗?”

公孙小娘又道:“本来是在襄阳的,听说科举在即便来了长安城,而且房相还亲自去拜会了这位大儒,只是他的儿子不争气,还混迹在平康坊。”

李治感慨道:“柬之真有我辈风范呀。”

闻言,她皱眉道:“殿下,万不要这么说,殿下才不是张柬之那种人。”

“听说这张玄弼对自己的儿子抱有厚望,要用举族之力送自己的儿子入仕,可是如今科举严苛,张玄弼以大儒的名义见了许多人,都是朝中的重臣。”

李治又道:“以柬之才学,此番科举必然能进士及第。”

半月后,长安城的科举开始了,今年参加科举的都是十五岁以上的年轻人。

朱雀门前,放着一张张的桌案,足足有五千多人参加此次科举。

人数如此之多,能够入仕的或许只有百余人。

自天可汗立下科举以来,世家倒了,陇右门阀也不在了。

这么多的年轻士子说不定只有百余人能够入仕。

为了这个百余个名额,有寒窗苦读,也有在朝中到处找关系的。

今天的长安城朱雀门外围着不少的官兵,就连叫卖的小贩也不敢大声招呼。

李治站在朱雀门的城头上,看着这壮观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