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打背包(2 / 2)

作品:《诸天从长津湖开始

夏远很谦虚的表示:「谢谢首长夸赞,他们比我强,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新中国。」

「小滑头,真会说话,你们三连在这次战役中伤亡过重,我已经命人,给你们三连安排补充兵源的事宜,新补充的三连,你来做连长,怎么样?」

「一定不负众望!」

「好!年轻有为,你先在战俘营待一阵子,前线现在没什么仗了。」

「听首长安排!」

离开军部,夏远抬头看了眼昏沉的天空,心情莫名。

又稀里糊涂的当上了连长。

想想要在战俘营待一段时间,夏远便觉着没什么太大的问题。

第二次战役应该结束了。

奇怪的是,自己居然没有回归。

夏远心头莫名。

第一次战役,虽然他们没有打好,但是第二次战役的发挥绝对出色,三

连抵抗一个美军师的进攻,把敌人堵在松骨峰,给后方的队伍争取了时间。

按照常理来说,第二次战役结束之后,任务应该就结束了。

回去的路上,夏远心头一动。

【任务:完成入朝第一战!(已完成)、第二次战役(已完成)、第三次战役(未完成)】

阶段任务,果然要打第三次战役。

夏远琢磨,他对于第三次战役的记忆比较模糊,仔细想想。

按照第一次战役稳住防线,第二次战役平壤光复,敌人退至三八线,第三次战役怕是要乘胜追击,越过三八线了。

也正如他所想,第三次战役便是越过三八线,攻占汉城!

中国人

民志愿军连续取得两次战役的胜利,扭转了朝鲜战局,在第二次战役的沉重打击下,敌人从陆地、海上和空中,退回"三八线"以南,暂时转入防御,并且由于前两次战役过于轻视志愿军,他们的士兵,乃至他们的指战员,都在根本层次上,对志愿军产生了恐惧。

而经过第二次战役的较量,志愿军的指战员也重新认识了美军,也认识到了自己的力量和与敌人的差距。

胜利鼓舞了部队的情绪,增强了战斗意志,所有的指战员对上级的指挥更加信任,对战胜的胜利充满信心。

一向骄狂的美军突然遭此打击,不仅丢失大批辎重,而且士兵们的士气一蹶不振,这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装备起来的。

在西线清川江岸和东线的长津湖畔,麦克阿瑟损兵折将5万之众,弄得他狼狈不堪,为了保住脸面和掩饰联合***统治集团之间的争吵,麦克阿瑟下令实施新闻管制,严格封锁一切关于美军失败的消息。

并命令各部队严格检查士兵来往家信,控制美军厌战和失败情绪的外泄,然而惊慌失措的联合***和伪军,就像是惊弓之鸟,对第二次战役仍旧心有余悸。

甚至在美军中广泛流传着一个"打背包"的故事,也是充分反映了美军的恐惧病。

路透社记者范伦汀做了这样一段精彩的描述:「"联合***"的士兵们现在听惯了中***队的炮声和军号声,已经对"打背包"这个简单的词儿过于敏感了。这个很简单的词儿在最近几星期中,已经成为联合国在朝鲜军事失败的幽默象征。」

「美国兵和英国兵都会用这个词儿,据传连土耳其士兵和泰国士兵也学会了这句英语.他们的班长用不着发出一套复杂的行动命令,他只需要把脑袋伸进帐篷里,大叫"打背包"就行了。这样,士兵就一点儿不差的知道要做什么。」

「现在他们在这方面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在几秒钟之内,一切东西都收拾停当,帐篷也拆除了。」

所谓打背包,其根本原因就是被志愿军夜袭的过于害怕,美军军官常常因为志愿军的忽然袭击,要去通知自己的部下收拾东西撤退。

但这样的指令过于繁琐,于是,美军士兵只听到"打背包"这个单词,就明白发生了什么,根本不需要他们的长官发布一连串复杂的指令,就会把所有的东西收拾的妥当。

不仅美军、英军学会了这个单词,就连土耳其士兵和泰国士兵都学会了这个单词。

也能看得出来,敌人对于志愿军夜袭的害怕。

他们会称那些在夜间活动的敌人为"幽灵"。

范伦汀还写道:「这次战争像任何其他的战争一样,有许多好像故意制造大惊小怪和自命自封的玩笑专家。这些日子他们的机会可多了,他们只消用极

低的声音轻轻说一句"打背包",这句话就像电流一样产生效果。人和汽车就开始从地平线上消失。」

「好像被木偶戏里长长的一根线所牵走一般。这里英军某旅里流传着一个典型的故事:」

「某一个英国下级军官因为酒吧间里挤满了上级军官而不能进去,于是他决定高呼"打背包",来打开一条进路。不幸他的计划害了自己,因为当上级军官纷纷奔出去消失在夜色中的时候,管理酒吧间的人和酒吧间也都被掠走一空。」

军用酒吧间是用帐篷临时搭建起来,供军官们消遣娱乐,放松战争心情的地方,它和帐篷一样,可以随时拆走。

这侧报道没有任何夸大其词的地方,敌人经过志愿军第二次战役打击之后,美军及其帮凶的确成了惊弓之鸟。

他们无法相信,甚至觉得难以置信,在地形复杂的朝鲜,中国人民志愿军竟然会出现在任何角落。

或许是在他们的前方,亦或许是在他们的屁股后悄悄尾随,又或者是出现在他们的中间,突然撕开一道裂缝,把他们的军队隔开。

他们的士兵,彻底成为惊弓之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