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一所修仙大学 第143章:浑天仪(1 / 2)

作品:《创建一所修仙大学

    之前讲过,星辰因为距离大地太过遥远,导致它们投射而来的星光,实际上已经是很久以前的。

    或是数年前,

    或是数百年前。

    这样的「过期产品」,如果作用于星象的推演,会使得得出来的结果时灵时不灵。

    就像过期食品一样,吃下去之后会不会拉肚子,那得看天意。

    而凭借肉身的目光,即便是大能修士,也没有办法完全的窥见真正星象。

    除非他们真正的飞升。

    可一旦飞升,研究出来的成果又怎么会流传回来呢?

    所以修士们经过多次探索,最后决定放弃依靠肉身目光直接窥探星辰的想法,转而借用各种观星器来实现自己对星象的研究。

    比如楼观道的观星楼,看上去只是一栋普通简陋的茅草屋,可实际上却是一种捕捉真正星象的观星法器。

    利用星辰独有的韵律,在楼台之间铭刻相应的符文,引来星光在符文上流转,然后再以元神法力催动,就能将真正的星辰轨道记录下来。

    而浑天仪,

    则是观星楼的进化版本。

    整体上看上去更简洁,且占地面积更小,不需要像观星楼一样,一定得建个茅草房才行。

    其组成主体的各种圆环,会在星光投射下自发的转动,再通过上面阴刻的符文,记录下星轨。

    而星轨一旦被录入,修士再以元神形态观看,就可以通过浑天仪,窥见真正的星辰模样。

    陈玉衡站在一座浑天仪前,看着上面专门用来引导星光,记录星轨的玄妙符文,又看着在天文台安置完成后,已经自发转动起来的圆环,好奇的将自己的元神放了出来,想看看一下传说中的星象——

    他极少放出自己的元神,第一次将之放出,还是在刚刚塑造完成时,陈玉衡想看看自己的元神形态是何模样。

    元神者,是修士精气神聚集魂魄,最后经过不断的阴风、阳火以及各种玄之又玄的劫难锤炼,形成的全新形态。

    元神形成后,修士的三魂七魄便彻底融为一体,从此除非执掌死亡轮回规律的阴天子亲自点名拿人,否则不入鬼国,也不会在肉身死亡后,陷入轮回。

    在此之后,修士寿元延伸,得以长生。

    如有元神强大者,甚至可以放弃肉身束缚,只以元神行走人间,一念便可游遍北海苍梧。

    不过元神形态下的修士并非真正的不死。

    一旦长期脱离肉身,元神就要无时无刻被阴风阳火纠缠,这种无形的力量会消磨元神伟力,令其衰落,所以以前的修士不太喜欢搞元神普渡。

    对魏晋之前的修士来说,元神最重要的一点,是帮助他们延长寿命,一直磨到自己飞升的那天。

    魏晋之后,由于天地灵气衰退的征兆已经为修行界所知,飞升的难度也跟着加大了一些,所以修士们只能选择一种更节省灵力,更加轻便的方式来让自己尽快飞升。

    ….

    不然再拖下去,直接跟着修行界共存亡了。

    所以舍弃负担重的肉身,只凭借元神飞升的阳神之法和尸解之术,便是从魏晋之时流传普遍的。

    而对陈玉衡来说,

    他的元神又和古修士的不同。

    从本质上讲,陈校长的存在是比修行界还要高上一层次的,作为他魂魄的凝炼显化,他的元神要更加的强大,气息更加奇异。

    寇景刚刚被陈玉衡从卡池里面抽出来的时候,除了认真教书,其余时间便是在恢复自己的力量。

    身为曾经的天师,他还是很重视修为的。

    不过由于他的形态是残魂,

    肉身是新制作的,要想尽快恢复,只能从魂魄上着手,便有意修炼尸解之术,凝聚强大元神。

    再修炼之时,寇景曾经问过陈校长的元神状态,想要跟他交流下经验。

    他的魂魄是被拼凑出来的,「寇天师」的部分记忆已经遗失,还真需要人来拉一把。

    然后,

    乐于助人的陈校长就直接把自己的元神拉了出来。

    差点闪瞎寇景的双眼,还险些把他拼凑不久,还没有完全融为一体的魂魄给冲散了。

    寇景恢复过来后,就请求陈校长不要再随便将自己的元神放出。

    他修行也算长久,更有地位,知道的秘辛并不少,生活的年代,更是一个流行元神修行的特殊时期。

    但他从未见过陈玉衡那样的元神,一亮出来,就差点将他冲的魂飞魄散。

    杀伤力太大了,

    对注重元神修行的修士来说,其威力跟普通人肉身直面爆炸的核弹差不多。

    所以陈玉衡一般不会放元神出来。

    对他来说,元神的存在感也非常低,因为他的肉身在系统的「灌顶」之下,已经非常强大了。

    开挂嘛,

    不全方位强化的话,算什么开挂?!

    不过眼下是荒凉的太阴星,周边没有任何人,元神出来的话,是不会对任何人造成伤害的。

    所以陈校长很放心的把自己换成了元神角度。

    璀璨的金光之下,

    一个巨大的人影浮现。

    一位和陈玉衡本体一模一样的神人端坐在天文台中央,原本庞大的浑天仪在其面前,被衬托的犹如玩具。

    但还能用。

    元神形态下的陈玉衡将目光看向浑天仪,透过其中圆环,折射向了遥远的星辰。

    【推荐下,换源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huanyuan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浑天仪中,星辰明亮,但其星轨痕迹却显得模湖。

    应该是浑天仪刚刚开始工作,还没有将星轨完全录入的缘故。

    浑天仪的底座上,刻画了满天星宿,会自动追随星辰,倒不需要陈玉衡额外搭把手,帮浑天仪瞄准目标星星,再进行录入了。

    而等过了一会,第一颗星辰的星轨被录入完成。

    陈玉衡再次看去,就见浑天仪运转之间,一颗巨大的星辰呈现,其星轨、光芒极为清晰,星象也极为明显。

    ….

    直接以这星象进行推演的话,成功率是非常高的。

    之后,陈玉衡又去检查了一下其余浑天仪的工作。

    元神形态的好处此时体现了出来。

    因为本质并非物质,要想换个角度,陈玉衡只需要心念一动,便可以将自己想看到的,看的一清二楚。

    连头都不用偏。

    很好,

    所有浑天仪表现的都非常完美。

    至于剩下的那两座以对角线互相摆放的地动仪,陈玉衡也没有落下。

    所谓地动,顾名思义,就是用来观测大地情况的。

    大地之下的地气流转如何,大地四方有没有剧烈变动,都会被地动仪收录,方便修士足不出户,而了解到大地的最新情况,同时也会记录地球的轨道,将其星象录入。

    毕竟修士生于大地长于大地,都能窥探星象了,那脚下的地球当然也得享受同样待遇。

    东汉之时,发明了地动仪的大炼器师张衡还对之进行了简化,本来是想让凡人也能使用,知道大地一二情况的。

    可惜颛顼法在上,且地动仪在刨除了部分神异后,对于

    大地的测量,只能在其震动后进行「马后炮」一般的显示,没有受到当时汉廷的重视。

    于是慢慢的,凡俗可用的地动仪便失传了。

    「想不到挂在月球上,还能看到大地情况,这地动仪果然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