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七章 画蛇添足,群贤毕至(3 / 3)

作品:《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

宋之问坦然笑道:「王爷出兵新罗,自当以诗剑相送。」

「多谢延清先生了!」李绚认真的致谢,宋之问或许人品不佳,然其诗才乃属天下一流,实在敬佩。

「我等二人已经完诏,不若王爷也来上一首,共享盛情。」杨炯说着,目光已经看向了李绚。

李绚虽是当朝郡王,但诗名同样不俗,毕竟三秋王的称号,也是天子认可的。

丈夫志,耻等闲,颇有凌云之志。

仅此两首,已足以让李绚在当时文坛立足,但也仅是立足。

毕竟前有

王杨卢骆,后有宋之问,刘希夷,贺知章,姚崇一干人等,中间还横插一个杜审言,李绚想要真正的出人头地,还需一番功夫。

「二位先生才情纵横,绚天资浅薄,还需稍作整理。」李绚抬头看向众人后方的贺知章,招招手,将他叫了过来,很特意的说道:「季真贤弟,如今尚需麻烦你为为兄争取一点时间。」

李绚也没发觉,贺知章竟然已经和杨炯,宋之问,这些人混在一起了。

不过想想,贺知章如今的才学,或许离状元还差一些,但一个进士,却是妥妥的。

「小弟敢不奉命。」贺知章对着李绚深深一鞠躬。

他如何不知今日一行,他日必将在大唐文坛落下深重的一笔。

就如同数月之前,杜审言南下蜀中任职,王勃,杨炯,骆宾王,宋之问接连相送。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宋之问《三月三日于灞水曲饯杜长史别昆季序》,都是当时佳作。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是千古名句。

今日虽然没有王勃和骆宾王,但杨炯在这里,南昌王也在这里,再加上他贺知章,今日文风之盛,绝不输于当日。

略一思索,贺知章开口:「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送友成今别,令人起昔愁。

陇云晴半雨,东草夏先秋。万里海城寄,无贻汉国忧。」

「万里海城寄,无贻汉国忧。」杨炯满脸诧异的看向了贺知章,贺知章之前为李绚写的一首催妆诗,引起了杨炯等人的关注,也就是这一二日间,才初次见面。

贺知章文采华丽出口成章,让杨炯十分欣赏,然而今日这一句「万里海城寄,无贻汉国忧」,实在是令他都感到惊艳。

李绚满意的点点头,侧头看向另外一侧的狄仁杰和姚崇,说道:「二位,你们谁先来。」

「下官就不凑这个热闹了。」狄仁杰赶紧摆手,他考的是律科,不是进士科,也不是秀才科,所以不用严考诗词。

狄仁杰并非没有诗才,只是今日群贤毕至,他的那点墨水就没必要拿出来献丑了。

李绚的目光落在了姚崇身上,姚崇明年同样要参加科举,虽说他已经获得了入仕资格,但想要获得更好的授官,就需要在科举中取得上佳的名次。

如今摆好的这一场,就等同在替他扬名。

略微上前一步,姚崇在父亲诧异的目光中,缓缓开口:「游豫停仙跸,登临对天晴。川凫连倒影,岩鸟应虚声。

野奏风成曲,山居云作缨。今朝丘壑上,高兴小蓬瀛。」

「今朝丘壑上,高兴小蓬瀛。」李绚眉头一挑,轻声念道:「不错,不错,小蓬瀛,小蓬瀛,倭国是大蓬瀛,东岛便是小蓬瀛,姚贤弟心中或有丘壑啊。」

李绚对姚崇一片赞叹,尤其他这一首诗,的确上佳。

李绚抬头看向了上方的钦钝角干,钦钝角干的脸色一阵苍白,他总感觉今天这几首,都是有意针对他的。

一个「杀气绕湟中」,一个「台庭鸣剑履」,一个「万里海城寄」,一个「高兴小蓬瀛」,杀气凛然直指新罗。

看着钦钝角干脸上的神色,李绚知道,这家伙的心志已经被摧残的够惨,没有必要再补上一刀了。

「王上。「杨炯突然间开口,目光炯炯的看向李绚,在场众人也是一样。

众作已至,如今就等李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