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末辽东从军行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百九十七章 待命射击(2 / 3)

作品:《明末辽东从军行

此时炮手们不畏寒冷,上身挺直单膝跪地,目光炯炯紧盯着缓缓压来的敌军。这是炮兵的基本功之一,时刻不能放松对敌军的观察,避免打起来后措手不及。同时估算距离、风速、装药量等数据。

他们都穿着棉衣,戴着棉帽和手套。膝盖处有又厚又暖的皮护膝。为了在战斗中听清命令,他们的棉帽护耳都没有放下。其中许多人是后加入炮兵的,现在面临实战免不了紧张。可日常严格训练形成的习惯掩饰住了他们的神情,看不出有丝毫异样。

只见最前面的四位炮手一手轻抚炮身一手垂于身侧,随时准备执行上官的命令。后几位炮手除了负责警戒之人,也是同样姿态。只是位置不同看的角度也不同,这也弥补了炮组成员之间视野的盲区。

与其他地方激烈战斗相比,战棚里静的都能听到炮手心脏跳动的声音。地平线上的那个蓝点越来越大,炮手们的呼吸也越发急促起来。他们知道若是不能在第一轮炮击中命中目标,那么敌军主将很可能会后撤逃跑。再想得到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恐怕是不可能了。

时间在慢慢流逝,其他城墙传来的喊杀声依旧不息。炮手们恨不得对方长翅膀飞到自己面前才好,省的这样慢腾腾的前进煎熬人心。

“各炮注意,目标敌军阵中蓝色大旗,距离一千二百步,西北风微风。炮身右转一个手指,高低机上升三个手指。五发开花弹准备、一发装填!”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城楼上忽然传来杨林的声音。一直站在楼梯上待命的彭毅立刻跳到战棚里,大声将命令传了下去。他与炮手们一样,感觉时间过得很慢。恨不得推着大炮跑到巴雅喇面前一炮将他轰死。

杨林在獾子沟一战后,有感于佛郎机火炮调整俯仰角和左右角不灵活,便根据后世马克沁重机枪的构造,花费了一段时间制造出了简易的罩门(瞄准器)、高低机和转盘。此举让这几门佛郎机重炮的准确度和灵活度得到了较大提升,但是重量也增加了几十斤。可谓是有利也有弊。

开花弹就是后世炮弹的雏形,它呈圆形的体内装有火药,通过发射时引燃留在外面的药捻产生爆炸。利用炸裂的弹体碎片杀伤敌人。所以才得名“开花弹”。

它最大的缺点就是要提前计算好距离,给药捻留出相应的长度。否则过短会在没有到达目标时就爆炸;过长会导致爆炸延时。这两种情况都会减少或没有杀伤效果。

另外受工艺和技术限制,现在开花弹爆炸产生的碎片不多,大小不一杀伤力有限。但在这个时代这已经是了不得的大杀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