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宋明财政(3 / 5)

作品:《昏君模拟器,开局提审袁崇焕

这种制度的好处显而易见,盐引本身都有定额,运输途中也不易发生丢失或损耗。大大简约了运输饷银送边,边镇再换成物资的费用。

简而言之就是不给中间商赚差价,边镇和商人可以按盐与实物价格比例直接交易。

但是自明朝中期开始,这一制度便发生败坏。

首先是边镇军官自己动歪脑筋,比如隆庆帝时,宣大总督王崇古是山西蒲州豪族,结果他自己的弟弟就是大盐商。

显然盐引到了王崇古手里,有多少能给宣大边军,有多少落入他自己口袋,就很难说得清了。

其次则是大量皇亲国戚,在发现这盐引能变成真金白银后,就不停找机会向皇上和朝廷索要。

权贵每得一张盐引,便可坐收高利。“一引白得银六钱,积而千引,则坐致六百金,万引可得六千金”。

而这些钱,原本都应该是边军的军饷。

最后则是皇帝身边的宦官。

历史上,万历、天启、崇祯都派遣宦官到两淮盐场,希望以此据实掌控食盐产量,提高盐政收入。

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恰好就是他们最信任的这些宦官,在任上要么徇私低价出售盐引,要么以此作为人情,讨好外戚勋贵。

有些现代阉党对此一直不服,认为是文官刻意败坏了宦官的“清誉”。

按照他们的理论,宦官离皇上最近,除了宫里无依无靠,对皇上最为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