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见到孟婆(1 / 2)

作品:《家事:爸爸的爸爸叫外公

种畜场的这场大火,很可能是孩童们燃放鞭炮造成的。

火灾损失一垛谷草问题不大,但大约五千多斤饲料粮食过火又过水,尤其混杂在灰烬杂物里,这个损失不小,问题不容小觑。

王宝库的家一直就住在种畜场,他参军在部队三年,退伍前是一名连长,转业后到西安县畜牧局工作。

半年前,王宝库顶替老方当上了种畜场场长,正想干出一番成绩来,临近春节,却突然发生了火灾,县畜牧局和县政府是要追究责任的。

如今全国闹饥荒,粮食紧张,饲料粮是为种畜储备的精饲料,比起普通粮食虽说质量低劣些,但也是粮食。

缺少这五千斤饲料粮意味着种畜场精饲料储备出现重大缺口,必须想办法弥补。

猪马牛羊种畜非常娇贵,糊弄不得,过火过水泡发的饲料粮,一旦储存不当,发生霉变,殃及种畜,那可是得不偿失。

怎么办?

种畜场归属于西安县畜牧局,以繁育种畜为主,没有向国家上缴公粮任务,所拥有的耕地产下的粮食,仅限于为种畜提供饲料,而这里的职工都吃供应粮。

然而,这里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占据东辽河岸边,有大片荒地可以开垦。

西安县畜牧局和种畜场对职工管理比较宽松,这里的每家每户或多或少都开垦了自己的小片荒地种粮种菜,与乡下人民公社的生产队相比,这里简直就是世外桃源。

即便是大旱之年,这里地势低洼,靠近河流,水源充足,旱情影响不大,每家每户都丰衣足食,而且大多数人家都或多或少有余粮。

这里的职工不缺粮食,缺的是钱,但是不敢明目张胆卖粮换钱。

场长王宝库很聪明,要想补充损失的饲料粮,粮食内部就能解决,只要向职工发出号召,买粮肯定不是什么问题。

问题是,种畜场的钱不能随便支出,眼下,得知牤子所在的幸福屯社员亟需粮食,倘若把过火过水的粮食便宜卖给幸福屯,然后种畜场再以卖粮的钱向职工们购买粮食,即便粮价低些,职工能以粮换钱也会愿意。

想到此,王宝库探问牤子:“牤子兄弟,听你的意思,你们屯今年正在闹饥荒?”

牤子道:“这两年收成不及好年头的三分之一,上缴公粮的任务虽然减了不少,可还是完不成任务,没办法,只能挤占社员群众的口粮,父老乡亲只能勒紧裤腰带忍饥挨饿过日子。”

“是这样呀,也难怪,连续两年旱灾,”王宝库问道,“那你们出来到城里干活挣钱能解决饥荒问题吗?”

牤子道:“我们给矿里筛煤,筛出一吨煤矿里结算两元工钱,每天还给社员提供保健食品,这样变相为家里节约了一部分粮食,算是一举两得。”

“就是说你们给矿里干活能挣到钱,但有钱也买不来粮食?”

“大灾之年,全国上下都缺粮,能熬过去就万幸了,指望粮食想都不敢想。”

“我倒是有个主意,”王宝库道,“这次火灾我们场里过火过水的饲料粮估计少说也有六千斤,如果你们不嫌弃,倒是可以便宜卖给你们。”

牤子一听,立马来了精神,别说六千斤粮食,就是几百斤对幸福屯的老百姓也是求之不得。

粮食过点火不是大问题,被水泡发了可以晾晒,混有灰烬和杂物,为了温饱,父老乡亲甚至可以一粒一粒挑拣出来。

这事对于种畜场是个难题,对于饱受饥荒的幸福屯老百姓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事。

而且,现在牤子有底气,钱不是问题。社员们出劳务挣的钱,买六千斤粮食绰绰有余。

“太好了,王场长如果肯把这些粮食卖给我们社员,我代表幸福屯全体父老乡亲谢谢你。”

牤子哪还有心思吃早餐,犹如望梅止渴,早被这天上掉下的馅饼供饱了。

“那就这么着,我向局里打报告,我想局里也愿意乐享其成,不然还得想办法给我们救济,这样一来,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了,局里肯定能批准。”王宝库蛮有把握道,“到时候,有了批复文件,咱们名正言顺,谁也干涉不着,也不违反上级政策,两厢情愿,两全其美。”

“那可太好了,免得被扣上倒买倒卖投机倒把罪名,你我都担罪不起。”

“放心,一切手续由我出面来办,肯定合法合规。”王宝库道,“你帮了我们大忙,这粮食要是我自己的,我就送给你,一分钱不要都觉得欠你的,可这是集体的,咱们还得公事公办。”

“没问题,尽管我不是生产队长,说得不算,大不了钱我自己出,也要这六千斤粮食。”牤子道,“王场长,你别不好意思,尽管开个价。”

“这些粮食有苞米、高粱和大豆,六千斤只多不少,统统按半价,到时候,你拿出三百块钱就可以了。”

“行,那可就说准了,咱们分头行动,麻烦你打报告请示,我回去准备钱。”

“没说的,如果没有别的差头,我做主,就这么定了。”王宝库道,“你别着急往回走,你的脸和手都灼伤了,一会儿我领你去一个地方讨点药,管保药到病除。”

牤子虽然脸和手背有隐隐的灼痛感,但他根本没在乎,说道:“我这点伤不算事,用不着去麻烦大夫。”

王宝库道:“这你就外道了,举手之劳的事,我领你去的不是我们卫生所,是一个特殊人家,家里只有母女俩,医道高明着呢。听说过孟婆吧?哈~哈~,我今天领你见识见识,让她给你弄一碗孟婆汤。”

听王宝库这样介绍,牤子一脸狐疑,有些莫名其妙。

王宝库接着说道:“开个玩笑,那家姓孟,我们这儿的人都称呼他家女主人叫孟婆,她的女儿叫孟娜。我们这里原本是日伪军的养马场,母女俩是伪满军医家属,他家祖上是晚清宫廷御医,战后家里父子下落不明,撇下孟婆和孟娜母女俩留在这里接受改造,重新做人。”

孟婆?牤子很好奇。

听说种畜场有这样的人,虽然道不同,但牤子依然有一种同命相连之感,既然王场长有此番心意,不妨见识一下。

就这样,吃罢早饭,王场长领着牤子来到种畜场最西端。

一棵沧桑的大柳树旁两间孤零零的茅草屋。

这两间茅草屋院落不小,但与种畜场场部的其他房屋距离很远,显得格格不入,倒像是一处远离尘嚣的修行之地。

牤子和王宝库来到大柳树下下马,将马拴好,直奔茅草屋。

茅草屋的院落里有一群鸡,这群鸡却与牤子平时见过的不一样,黑白两种颜色,鸡冠都是黑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