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宋一朝从头至尾,不兴跪礼,不称皇帝,不穿龙袍,皇宫最小,甚不如南方一些大士族的园子大,皇家内部规矩也与民间差不太多。

甚至曾经在樊楼楼顶,就能看到皇城内部景象,一开始皇室也没在意,后来好奇的人越来越多,没事就爬上去看,然后回家吹牛,即便这样皇家也没有对那些人降下惩罚,只是责令樊楼改一改楼顶,再不许人上去偷看。

所以大宋的皇室内部并非那么向远,一般来说皇子无论嫡庶,只要是娶正妻,皇帝和皇后都会到场,就和民间一样。

眼下虽算遗憾,但也是没法子的事情,按照皇室的规矩,赵柽首娶的正妻,必然会是勋贵或者文官之女,不然非但皇帝不会同意,就算是宗正寺也会出面抵制。

其实这也是他迟迟不愿娶妻的原因之一,彼此没有感情,甚至看不到对方容貌也不了解,就要娶作正妻,这是他无法接受的。

哪怕有画像,也会听些名声,但这个时代的画像却并非那么靠谱,至于名声,听听赵楷的芝兰玉树就明白了。

又过了些时候,吉时临到,钦天监的官员提醒,赵柽便起身向府外走去。

王府门前列了仪仗,各种刀枪牌队,抬着花轿,后面跟着血色先锋团的一百少年,吹吹打打便往张教头家去。

这一路上许多围观百姓纷纷大喊吉祥话语,赵柽原本就在东京市井声望极高,平淮西后更是将名声推到了一个极致。

至于他闹樊楼,闹庆功宴的事情,百姓们大多一笑了之,二大王是他们看着长大的,怎么个秉性他们会不知道?若不是对方错了,二大王又怎会闹?

声望这东西就是这样,从来都是先入为主,已经植入人心的看法极难改变,就算天崩地塌的大事,依然会有人不信。

本来东京百姓就对皇家没太多敬畏,赵柽又从小混市井,这些百姓心中自然不怕,这时虽然不能进府观礼,就算在街边喝喊两声也好,也算是对二大王表达心中情义。

赵柽在马上自然左右示意,他知这些百姓心内所想,甚至不少人他都认得,虽然叫不出名来,却知道这个是东街卖梨果子的小贩,那个是西桥摆摊的货郎,呲牙笑的是吃河上饭的力巴,还有明明岁数不大,却嘴里没牙的是名急脚递,牙是前些年被名泼皮给打掉的,他替这急脚递讨了公道。

队伍在喧喧闹闹中穿街过路,来到张教头家门前,教头家便放起了炮竹,随后按规矩接小娘上了花轿,又继续吹吹打打向王府赶回。

这时街上的人愈发多了起来,但都主动让开条路,使队伍能正常通行。

走到一半的时候来到玉琅街,这路不宽也不窄,两旁也有些店铺酒楼,因为不是主路,平日里倒没特殊热闹,可在经过一家酒楼之时,赵柽猛然抬头向楼上看去。

就在他抬头的这一刹那,那楼上寒光一闪,一条人影如同白链般扑了下来。

赵柽微微皱眉,那白影眨眼到了近前,竟是一道刀光,直取他脖颈!

这刀极快,甚至辨不出刀后是何等样人,只隐约看出一袭白衫。

赵柽冷哼一声,袍袖微动,袖里银蛇光芒一吐,那刀光便被拦腰斩断。

莫邪剑斩了对方兵刃,对方发出一声诧异轻呼,接着就向后退走。

赵柽刚想追去击杀,忽又见一条红影竟从人群纵出,持双刀闪电般奔向花轿。

他立刻脸色冰冷,冷笑道“找死”,身子从马上直接跃了过去。

那红影极快,不过出手乃是虚招,看样子是要掩护酒楼下来的白影撤退。

正常情况下,就算赵柽武艺不凡,但对方只是虚晃一枪,那么他转头护向花轿之时,红影绝对能够逃离。

只可惜的是,这红影根本不知道赵柽的速度有多快,几乎只是晃了一晃就到了她的面前。

红影顿时大惊,但后悔已晚,只得挥舞手上双刀向赵柽砍去。

赵柽身子再动,瞬间到了红影侧方,就这时,忽然破空之声传来,赵柽瞧都不瞧,一手莫邪剑打翻那偷袭暗器,一手握拳击向红影。

这几下电光火石,兔起鹘落,暗器被打掉,红影也被他一拳打得惨呼扑倒,动也不动。

此刻血色先锋团和禁军刀枪班都围了过来,赵柽瞅着地上红影,竟然是一名全身穿红的女子,他冷冷地道:“将这刺客给本王绑了!”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