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 逻辑(3 / 4)

作品:《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众所周知,细菌一直在进化,很容易产生耐药性。

这就导致抗生素成了一把双刃剑,如果控制不好,就是潘多拉魔盒。

所以生物学真心不能随意触碰,必须在建立非常完善的基础后,才可以更进一步。

现在还不如让戴芳澜这些生物学家好好搞搞很有前景的微生物学,打打基础。

除了抗生素,生物领域还有太多未知等着开拓呢,包括生物医药方面。

——

李谕和他们聊了一会儿后,几人便赶紧回去继续上课了。

上午的课程很紧凑,还有一节心理学和一节西洋史。

整体上可以把清华学校当做一所后世的高中看待。

到了下午的国文课程时,李谕专门过去溜达着看了看,很明显能看出来大部分学生从态度上不是很重视这些课程;当然有很认真的,比如吴宓、金岳霖等。

不仅学生,有的老先生也很松懈,甚至有喝过酒来上课的。

反正清华的国学水平提升真的要等陈寅恪、吴宓等人创建国学研究院以后才能提上来了。

四点后,是清华学校很有特色的一小时运动时间,所有的教室、图书馆、宿舍全部关门,强制运动。

就算不想运动,也要在外面散步或者看别人运动。

李谕环顾了一圈,运动的种类非常齐全,比如球类,不仅有洋人很喜欢的网球、棒球、篮球、足球,还有刚刚传入国内没多久的羽毛球、乒乓球。

足见清华对体育注重。

民国初年的清华虽然是理工类院校,但学生相对活泼,没有老气横秋的态度,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运动比较多。

李谕准备把这种模式以后引入上海的大同大学。

往后几十年里,清华大学在运动项目的比赛中往往是乱杀的存在,与上海几所大学的足球赛、篮球赛一直是南北争霸的典型。

此外,还有各位耳熟能详的一些操作早在民国初年就是常态:比如学校为了在运动项目中保持优势,会特意养一批运动能力很强的学生。

当然了,运动本身就是一项积极向上很阳光的事业,没必要因此诋毁。

说白了还是从美国大学学来的,清华基本上完全照搬美国模式,老美的常春藤本身就是体育联盟,清华学生留美后大都进入这些名校,肯定要提前做做准备。

——

对李谕来说,在大学里上课感觉挺舒服,民国局势乱得就像一团麻,只有校园里还有一点象牙塔的纯净。李谕只要有时间,早晚都会开车过来,有时还去附近的园林转转,只是颐和园仍旧是皇室遗产,进不去。

这天早上,李谕开车前往清华园时,突然在道上遇见一辆马车,看形制就是从紫禁城出来的。

李谕开车路过,看到了骑在马上的小德张。

那么马车车厢里必然就是隆裕太后。

小德张也看到了李谕,打招呼道:“这不是帝师嘛!”

李谕说:“德公公,是去颐和园?”

小德张说:“是的。”

马车上的帘子打开,隆裕探出头说:“原来是李帝师。”

“太后。”李谕欠了欠身,稍稍表示了一下尊重。

隆裕仍然感觉很受用:“现在都不把我们娘俩放在眼里,还是帝师懂礼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