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 朱元璋的想法(2 / 2)

作品:《明初:开局救了个公主

户籍革新,粮田归公,每个人保证分到粮田,废除劳役采用雇佣法等等。

不要说普通百姓对于这些革新,震惊莫名,就连番禺县县令道同听到了,也是半天没说话。

随后,一连串的麻烦事找到他头上来了。什么麻烦事呢?就是那些贱籍的逃跑,甚至不是贱籍的,也都逃跑,跑到隔壁香山县去了。

这些其实还好,都有户籍登记的,行文过去,香山县那边会遣返。关键是,原本不少乡绅家里都有隐户,这些人听说了香山县那边的情况之后,就跑了,跑到香山县那边说他们是躲在山里的隐户,如今不当隐户了,要当香山县的百姓,哪怕先入贱籍都没事,反正隐户的处罚不重,回头就能转民籍。

再说了,贱籍也是有粮田分的。对于这些人,没有官府户籍证明,那跑了的人,就要不回去了!

但是,那些乡绅不可能吃哑巴亏啊,找着理由施压道同。比如说,收买县衙这边的,伪造文书,说逃走的隐户是他们家奴,那就有理由追回来了。

可是,逃跑的隐户肯定不干啊,直接喊冤。虽然香山县的百姓肯定不愿意那些隐户跑来和他们分粮田,但是,张一凡愿意啊!

治下的人口多,才能发展香山县的经济,有人,才有一切的。这么一来,道同就有点苦逼了。

张一凡是驸马县令,并且人在他手中,他断案,这官司怎么打?这样的事情多了,道同也发现蹊跷,一查之下是他的人违法犯纪,按照他的脾气,那绝对是铁面无私处理。

可这么一来,那些乡绅不干了。特别是其中一个黄姓乡绅,嫁了个女儿给永嘉侯,去永嘉侯那边一说,永嘉侯不可能去找驸马的麻烦,但是可以折腾道同。

真心把道同给难了!对于这些香山县以外的事情,张一凡不可能立刻知道,也不会伸手去管,那超出了他的职权。

他一心扑在自己的事情中,就已经够忙的了。一个月期限还没到,全县户籍的重新登记和粮田丈量就有了结果。

好家伙,香山县的人口,直接翻了二番。粮田也是翻了一番。人口这个,其实可以理解,流动的嘛,之前不好管,现在被分田给吸引回来了!

但是,粮田都翻了一番,那就只能说明,之前的马如海以及同伙太贪了!

这个时候,张一凡上的奏章,也有了回复。洪武皇帝旨意,马如海等同伙,百分之八十的人,都判了个斩立决。

其他人充军,发配到西南去了。当然了,为首的马如海,剐刑。这场面太血腥了,张一凡哪天刚巧病了,就让去掉了暂代两字的典史张三监斩。

他自己躲在县衙里面,算着全县的人口和粮田,准备下一步的公布方案。

“凡哥,好热闹的,不去真得可惜了!”二牛匆匆而入,看着张一凡用羽毛笔在写东西,忍不住兴奋地说道,

“几乎全县百姓都来了,啧啧,扶老携幼,都在说驸马青天老爷呢!”外面的动静,实在太大,哪怕离县衙有点远,依旧能听到一浪高过一浪的动静。

要不知道的,还以为在进行什么比赛呢!张一凡抬起头来,侧耳听了下,笑着对二牛说道:“你想去就去好了,要不,跟我一起来算算术!”二牛一听,立刻往后跳,眨眼间就跑没影了。

朱镜静端着一盘削去皮,也截掉结节的甘蔗,送到张一凡的面前,笑着说道:“真没想到,凡哥心这么善!”

“呵呵,我这是胆小,见不得血!”张一凡在老婆面前,丝毫不在意暴露缺点,笑着回答了一句。

然后他把羽毛笔丢到了桌子上,伸了个懒腰说道:“这情况有点难啊,得办下培训班才行!”

“什么?”朱镜静听了,一时听不明白,一边伸手递过来一块毛巾给张一凡擦手,一边疑惑地问道。

张一凡接过毛巾,一边擦手,一边笑着说道:“文盲太多,加加减减的算术也都不会算。这样不行啊!”香山县里面没有被马如海拉下水,又能识字写点什么的人,少得可怜,都应聘成了司吏、典吏,其实还不够。

要不然的话,也就一个县而已,压根就用不了那么长时间去登记户籍和丈量土地。

别人不说,成为典史的张三也不认识字。让他去监斩,也亏了是让他去打叉叉,要不然要写点什么的,铁定傻眼。

接下来的新政中,需要会识字,能写写算算地更多。

“凡哥,能读书识字的,县里面应该也还有一些的,比如一些女的。”朱镜静眨着大眼睛提醒道。

至于她本人,以及秋菊,早就替张一凡在分担一些文书类的活了。张一凡听了,心中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