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燃2003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五十四章 追光行动(4)(1 / 1)

作品:《重燃2003

王守觉还没说什么,那边的徐端颐倒是嘶了一声,而后却是一声‘哎呦’!徐端颐在听到卿云关于光刻机无需小型化的想法时,心中涌现出一股强烈的惊喜和震撼。他一直在半导体领域深耕多年,深知光刻机小型化的重要性,同时也清楚这背后隐藏的技术挑战和成本压力。光刻机的小型化不仅是技术进步的体现,更是商业化生产的关键。但这便宜徒弟的提议打破了常规,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可能性,这让徐端颐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开阔和自由。在这种情绪的驱使下,徐端颐下意识地伸手去摸自己的胡子,这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每当陷入深思或是感到惊讶时,他都会不自觉地去摸一摸那几根陪伴了他多年的老伙伴。但这次,因为太过激动,他用力过猛,竟然不小心扯掉了几根自己的胡子。那突如其来的疼痛感让他忍不住发出了一声“哎呦”。会议室内的众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吓了一跳,纷纷转头看向徐端颐。只见他捂着下巴,脸上露出了痛苦和尴尬交织的表情。王守武关切地问着“小徐,你怎么回事”也就‘大王先生’敢这么称呼一声了。都别说那奠基人的江湖地位,光是那4岁的年龄都足以让人觉得这声‘小徐’够亲切的。徐端颐苦笑着摇了摇头,指了指卿云,又摸了摸自己的下巴,“王老,刚刚听到小卿的提议,我一时激动,没注意,哎呦,这胡子拔的,太疼了。”众人见状,不禁哑然失笑。严晓浪打趣道:“老徐,你这可是为科研事业‘献身’了啊,连胡子都牺牲了。”徐端颐闻言,也只能摇头苦笑,他知道,自己这次是真的被卿云的提议震撼到了。他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好了,好了,我们继续讨论,小卿总的这个想法,确实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他顿了顿,点燃一支烟接着说道,“这真的倒是一条路!卿云提出的方案,本质上是将光刻机视为一种固定基础设施,而非传统意义上的精密科研设备。这个方案的核心思想是,不必追求光刻机的小型化和便携性,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大型工业设备来对待,类似于发电厂或水处理厂。在这个方案中,光刻机器将被设计为固定在特定的生产设施内,专门用于生产芯片。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绕开许多与小型化相关的技术难题,比如精密机械加工、微环境控制等,同时也能降低对高精尖零部件的依赖。”王守武闻言抚掌笑道:“这个方案确实可行,我们不用去头疼小型化,这样很多技术难题都会迎刃而解。”黄令仪也补充说:“对,这样我们就可以集中精力攻克性能的问题,其他的,暂时可以不用考虑。”王守觉则提出了另一个思路:“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现有的一些成熟技术,进行一些创新性的改造,以适应我们的光刻机……器!”一辈子说惯了光刻机,这个时候多了一个器字,让他很不适应,但偏偏这个改动让他甘之若饴。他顿了顿继续说着,“这样谁特么的还敢说我们专利技术的事情甚至……我觉得,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这个光刻机器,改成光刻工厂反正小卿也是说的,他是建厂在机器周边。既然他能建,别的公司能不能建那么这个是不是就变成了一项……类似于电厂的基础性设施。”王守觉院士进一步提出了将光刻工厂视为国家基础设施的想法,这意味着可以由国家来统筹规划,集中资源进行建设和维护,从而降低单个企业的研发和生产成本。云帝闻言,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不愧是用两台显微镜再加上一个紫外曝光灯搭组建了华国第一台土光刻机,并独立自主制成了大规模集成电路掩膜版的‘小王先生’!这群人的脑子,怎么长的三下五除二就还原了十来年后那些后辈们的想法。就是可惜了。无论是‘大王先生’还是‘小王先生’都是上个世纪0、20年代出生的人,此刻早已过了他们的巅峰时期。心里轻轻的叹了口气,他还没法说什么生不逢时的话。因为不仅仅两个王先生,包括在座的每一个大佬,都是为了华国半导体产业从无到有奉献了一辈子的。现在坐在这里,颤颤巍巍拿着放大镜费力看文件,只是因为……半导体产业后继无人的现状。否则早该回去颐养天年了。不过在座的各位大佬闻言也是纷纷点头,他们知道,卿云提出的这个新思路,虽然有些离经叛道,但却为华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向。于是,一群人纷纷出谋划策,补充着该如何实施这个方案。良久,当讨论逐渐明晰形成共识之时,卿云再次从公文包中取出了一份文件。与此同时,国安的工作人员也开始将文件袋分发给在座的每一位。大王先生揉着太阳穴,苦笑着摇头,“小卿,你这是要把我们这群老头子给榨干啊,天都黑了。”萧雅见状,赶紧安排着工作餐,“各位前辈,先休息一下,用晚餐吧。”然而,此时的大佬们哪还有心情吃饭,他们心中充满了对这份文件的好奇和期待,纷纷催促着卿云赶紧开始。“现在哪里吃得下饭!小卿,别卖关子了,赶紧的。”徐端颐望着眼前的文件袋,心痒难耐地说道。卿云微微一笑,也不矫情,打开了手中的文件,“诸位前辈,我们边吃边聊。这是因特尔可能向炎黄集团转让的技术清单,都是90年代以前的专利技术。我想请各位前辈为我参详参详,到底要哪些技术,最好能排出一个优先级来。”卿云的话音刚落,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了一阵拆封文件袋的声音。随着文件袋的拉链声逐一响起,会议室中的泰斗们纷纷取出了内部的文件。一时间,纸张翻动的声音成为了室内唯一的响动。然而,随着文件的逐渐展现,这宁静的氛围被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撼所取代。黎光楠的手明显地停顿在了一页文件上,他的眉头紧锁,似乎在努力消化着文件中的。他的眼中透露出难以掩饰的惊讶,仿佛发现了一座宝藏的大门正缓缓向他敞开。黄令仪则不自觉地站起身来,她的目光紧紧地锁定在文件中的某项技术描述上,嘴唇微张,似乎想要说些什么,却又因为激动而难以成言。看不清楚字的大王先生,则在旁边国安工作人员轻声念叨着一连串的技术名词时一双浑浊的老眼越来越亮。每一个名词都如同重锤一般击打在他的心上。他的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每一次敲击都透露出他内心的激动和认可。徐端颐院士则在仔细审视着文件中的技术细节,他的呼吸逐渐变得急促,脸上露出了兴奋的红晕。在座的每一位大佬都被文件中的深深吸引,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对这些技术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半响,黎光楠首先开口,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戏谑,“小卿,你这是把我们当废品回收站了这都是至少十几年前的淘汰技术了。”不过,他脸上核桃纹都要咧开的模样,却暴露了他的想法,嘴角是想压都压不住的。黄令仪也摇了摇头,轻声笑道,“确实,这些技术在当今的国际市场上已经不具备竞争力了。但坦率的说,对我们来说,却有着不小的参考价值。”在座的各位大佬,虽然嘴里满是对这些“过时”技术的嫌弃,但眼中闪烁的光芒却出卖了他们内心的激动。王守武院士则更为直接,他手指敲了敲桌面,说道,“小黎、小黄,你们少在那为你们徒弟压调子!可别小看这些老技术,它们可是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基石。比如92年因特尔推出的最后一代工艺,还有95年的-技术,这些都是构建现代半导体技术的重要砖石。小卿,如果这是真的,你算是挖到宝了!这可省我们不少事。”一向吝言的王守觉也加入了讨论,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精光,“虽然这些技术现在看来有些陈旧,但它们却能够帮助我们填补知识上的空白,为我们自主研发提供宝贵的经验。”然而,卿云却此时却煞着风景的提醒道,“各位前辈,大家不要迷了眼睛。因特尔不可能全部都给我们的,这是一个复杂的谈判过程,我会尽量的多要,但您们得告诉我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我建议尽量选择成体系的、完全填补空白的技术,我们的目标是建立最基础的产业链,而后以此为基石进行自主的迭代。”在座的各位泰斗闻言,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他们都是经历过科研艰辛的人,深知技术积累的重要性,也明白卿云所说的‘成体系’的意义。黄令仪闻言轻轻叹了口气,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确实,这些技术每一项都如同珍珠般宝贵,但我们必须做出选择。小卿说得对,我们应该集中力量,先从最基础的产业链做起。”王守武也附和道:“小黄说的没错,我们不能因为贪心而分散了力量。必须有所取舍,选择对我们未来发展最为关键的技术。”而小王先生摸着下巴的胡须,沉吟着说:“这么说来……”他愣了半天,哭笑不得的说着,“太心疼了,好想全部都要。”众人纷纷附和着,直呼心疼,根本选不下去,哪个都觉得好。面对如此多珍贵的技术,他们心中的激动和纠结是显而易见的。卿云安慰着他们:“以后会有的。”“会有的,会有的。”众大佬重复着,但心里都在滴血。他们知道,这些技术,每一项都是他们梦寐以求的,现在摆在面前,却只能选择一部分,这种痛苦,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但他们都明白,卿云说得对,他们需要尽量的选择成体系的技术和完全填补空白的,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成果。会议室里的气氛再次变得严肃起来,各位泰斗开始认真权衡每项技术的长远影响,讨论着哪些技术能够为华国半导体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自主迭代和升级。他们知道,这不仅是一次技术选择的过程,更是一次战略决策的过程。卿云站在那里,静静地看着各位前辈的讨论。而萧雅则站在他的身边,静静地看着眼前少年那刚毅的侧脸,嘴角不自觉的浮起一丝难以察觉的温柔。长夜漫漫,追光不息;星辰引路,破晓终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