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尔等就是一帮那(煞)啥(笔)!飘了,朱祁钰飘了!(3 / 4)

作品:《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老夫听陛下的,只要京畿不乱,做什么都由着尔等,老夫装聋作哑,散了吧。”

“老太傅!”林聪等人试图挽留。

胡濙步伐坚定,这帮猪队友真带不动啊。

回到了家,他见长子胡长宁逗鸟玩虫,糟糕的心情稍霁:“长宁,你亲自去,带着家中的粮食,去城外设一个粥棚。”

“啊?”胡长宁正提着鸟笼子逗鸟,忽然愣神。

“啊什么啊?”

“快点去办,天黑之前,必须把粥棚设好。”

“让流民喝上粥,抓紧去办!”

胡濙想督促他上进,但心乱如麻,便没说什么。

“哦。”

胡长宁表情僵硬,额头上有冷汗流出:“那个,父亲,为何要设粥棚啊?如今京中粮食齁贵的……”

“让你设就去设,啰里吧嗦干什么?”

胡濙怒吼:“天黑之前,必须让流民喝上粥,喝不上,咱们胡家的脑袋,都得搬家!”

“啊?”胡长宁惊呼一声,身体一软,靠在门柱上。

手里提着的鸟笼子掉在地上,笼子摔坏,笼中鸟飞了出去。

这是胡长宁最喜欢的鸟儿。

胡濙看出不对劲来了:“怎么了?”

“父、父亲……”胡长宁支支吾吾想扯谎,但脑子笨,没想出来。

“说实话!”

胡长宁吓了一跳,他极怕父亲,直接撂了。

“前几日京中粮价极高,儿子就想小赚一笔,就把家中粮食都卖了,父亲您先别急,儿子赚了上千两银子……”

胡濙眼前发黑:“孽子啊!孽子啊!”

胡长宁还挺得意,他去京畿收了不少粮食上来,卖给了户部,大赚了一千多两呢,这么多钱他都不知道怎么花。

却看到父亲摇摇欲坠,他赶紧去扶。

啪!

胡濙一巴掌呼在他脸上:“老夫英明一世,怎么就生出你这个蠢儿子呢!你倒卖粮食怎么就没跟老夫商量商量呢?”

“罢了!去召集林聪、李贤、张凤、石璞等人!”

“去请!快点!老夫快被你气死了!”

胡濙眼角落泪,他还以为自家无虞呢,谁能想到,蠢不可及的大儿子,居然把家中余粮都卖了!

之前还嘲笑人家呢,结果打脸了!

……

回宫路上。

朱祁钰神色不愉:“传旨,念给流民听!”

“就说朕被奸人蒙蔽,你们的粮食被这些该死的太监给贪墨了,朕将罪魁祸首交给你们,随你们处置!朕自省,特于城外,一里设一粥棚,先填饱肚子,朕再建设流民营,为尔等遮风挡雨。你们的情况,朕天天都看着呢,你们的冤屈,朕来帮你们洗清!”

“皇、皇爷这圣旨,未免太口语化了。”冯孝皱眉。

“跟些百姓,你拽文言,他们听得懂吗?你要晓得因人而异。”

朱祁钰苦笑:“冯孝,城外设粥棚的事情,朕全权交给你,朕赐你天子剑,任何人皆可杀!一定不能让京畿乱起来!”

“奴婢领旨!”冯孝跪地谢恩。

“在宫中收集些粮食,留下口粮即可,剩下的全都带出去。”朱祁钰是真害怕了。

“传旨九门提督府,即日起,京中戒严,无朕圣旨,不许开城门!”

“再写一道圣旨,随时传去居庸关,让范广回京护驾!”

进入勤政殿,朱祁钰喝了口茶,对覃昌说:“你亲自去,传旨给曹吉祥,让他加快速度,如今朝臣焦头烂额,没工夫管他,是赚钱的最佳时机。”

“再传旨给东厂,让舒良去把制香、贩香的工厂、店铺全都捣毁,第一批货就用这些,然后将制香工匠招进制香局里。”

朱祁钰指尖轻敲,沉吟道:“制香局就设在旧监库里,改名制香局,诏沈淮率武骧右卫看守制香局。”

启用沈淮,是给宋伟一个面子。

也不至于让下面的人寒心。

“覃昌,督促曹吉祥,速度要快!”朱祁钰缺钱缺红眼了。

把曹吉祥放出去,抢钱喽。

……

冯孝、陈韶率队,押解着数百人出城。

冯孝在城门之上给梁珤宣旨,宣毕,他眺望城外。

京中繁花似锦,京外却如一片白地。

城内如天堂,城外如地狱。

入目望去,除了雪就是土,连根枯草都没有,赤地千里。

流民遍地,穿着的虽然不太差,但也没好到哪里去,一个个饿得直打晃。

“陛下知道了?”梁珤小心翼翼问。

“保定侯,您入京时,便是这般吗?”冯孝问。

“尚未。”

“当时京畿有流民,但没这么多。”

“也不知道怎的,从山东大涝开始,京外流民越来越多。”

“本侯也亲自去问了,口音都是当地的,多数是京畿良家子,也有大户家的佃户,被赶出来自谋生路了。”

梁珤苦笑:“本侯刚写了奏章,本欲明日早朝启奏,却不想您来宣旨。”

“保定侯有心了。”

冯孝心情不错:“皇爷今日在午门外大发雷霆,让京官皆设一粥棚,赈济流民,恐怕用不了几天,也就过去了。”

但梁珤欲言又止。

“保定侯有话便说,咱家虽无甚实权,但在皇爷跟前伺候,总有几分薄面,您若是有用得上咱家的地方,咱家自无不可。”

冯孝示好梁珤,他很清楚,皇爷如何重视梁珤,他自然要巴结拉拢。

“冯公公与本侯交心,本侯也不能拂了公公美意。”

梁珤咬牙道:“本侯便照实说了吧,本侯猜测,流民会越聚越多,因为京中无粮!”

给冯孝说乐了:“京中怎会无粮呢?”

“的确,皇爷卖了皇店,筹集了19万两银子,在京中买了些粮食,导致京中粮价大涨。”

“但漕运未断,每天都会有粮食入京。”

“皇爷也下圣旨了,京中这批粮食暂解山东燃眉之急,以后便从南京运粮,钱从户部和内帑出。”

“如今圣旨已经出京,南京肯定在筹措粮食,运往山东。”

“宣府粮食也已经运走,尚算充足。”

“可能近一段时间,京中粮食不太宽裕,但也不至于无粮啊。”

“漕运自会运到京中的。”

“就算漕运不够,也可去保定、天津、唐山等近的地方,购买粮食,京中不缺粮保定侯。”

见冯孝乐观的模样,梁珤猜测,皇帝恐怕也是这般想的。

以为京畿流民,不过癣疥之疾。

“冯公公,请借一步说话!”

梁珤带着冯孝换了个地方,压低声音道:“本侯便与冯公公实话实说了吧,请公公务必将本侯这番话转达给陛下!”

见梁珤无比郑重的模样,冯孝收起笑脸,凝重点头。

“不瞒冯公公,从山东大涝消息传到京中,京中权贵便四处收粮。”

“本侯听说,京畿粮价暴涨。”

“连带着天津卫、唐山、保定等地的粮食都跟着疯涨。”

“而京中权贵大手一挥,全部收走。”

“收走之后,再高价卖给户部。”

“先不论权贵们赚了多少银子,总之京中无粮。”

“京畿之地的流民来源,就是因为大户卖粮,有的农户跟风卖了,有的农户被强买强卖。”

“这才导致流民遍地,因为都活不下去了!”

“说白了,这些流民都是京畿良家子!”

梁珤无比确定道。

冯孝呆住了,牵动下嘴角,难以置信道:“保定侯说笑了吧。”

“皇爷猜测可能京畿哪里受了灾,还没报入朝堂,才出现如此多流民的,怎么可能因为粮食的原因呢?”

“本侯绝无虚言!”

“这几日,本侯便与流民接触,才知道这些的。”

“本侯已经将这些情况写入奏章之中,请公公带回去呈给陛下阅览。”

说着,梁珤从兵甲里,拿出另一份奏章,奏章密封,此乃密揭。

属于密报。

梁珤做了两手准备,一手是朝堂上给皇帝上书,一手是密揭,秘密奏报。

就是担心此事涉及官员太广,担心遭到报复,明哲保身之法。

冯孝不敢不信了:“若真如保定侯所说。”

“恐怕流民会与日俱增,越来越多。”

“等不到漕运粮食运来,就能把京畿给挤爆了!”

“甚至,漕运粮食,也赶不上流民消耗粮食的速度!”

他身体发软,倘若把这个情况告诉皇爷,恐怕皇爷会把朝堂杀光的!

不,杀光朝堂也找不到解决办法的!

“所以本侯才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