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马翁和谈,感动大明杰出人物,过度基建(3 / 3)

作品:《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反观太子,太子完全没有皇帝这般心胸,对权力死死攥着,甚至不愿意还给他的父皇。

“他若不愿意,朕就封楚太子其他王位,让他儿子继承楚王王位。”

“父子同心,才能在异国他乡打下一片江山来。”

“若连亲父子都相疑,那还做什么大事?是不是啊?太子?”

朱祁钰敲打朱见淇。

朱见淇跪在地上,连连称是。

他当副皇帝后,权力欲望膨胀,已经开始盼着老爹快点死了。

朱祁钰忽然懂了,为什么很多皇帝到了晚年,就想换太子呢,典型的杨坚,临死换了太子。

太子野心太大了,他也生出换太子的念头了。

可他自断臂膀,把儿子分封出去了,想换也没人选。

对了,老四还在身边呢。

过几年才能分封出去,要不要换一个呢。

朝臣忽然噤声,太子的心思昭然若揭,朝野上下却无人敢支持他,别忘了,皇帝是什么性子?

“朕不疑你,你也不要疑朕,这父子还能当下去。”

朱祁钰让他站起来。

因为唐皇后病逝了,父子中间没有缓冲带,关系大不如以前。

这番话,把朱见淇的腿都吓软了,别以为他是副皇帝,平时咋咋呼呼的,他爹一句话,就能让他进地狱。

他娘没了,没个亲近人在皇帝耳边说自己的好了,所以皇帝对他愈发疏离。

“这件事就这么办了。”

“让楚王在米兰定都,等以后清除了教宗,就迁都去罗马。”

“楚太子在养心殿伺候两年,然后就去红海,当楚宗国的副王。”

朱祁钰又道:“今年国庆过去了。”

“明年,是大明建立117年。”

“朕打算推出117位,对大明贡献最大的文臣武将,就叫感动大明117位杰出人物。”

朝臣一愣,旋即热议起来。

只是觉得感动大明名字不好听。

但这是实打实的好处。

“这些年,朝野重臣去世的太多了,朕想为他们正名,让后世子孙看到他们的功绩。”

“所以呀,这117位杰出人物,要精挑细选。”

“公布后,在全国各地刊刻成碑文,永远祭祀。”

这事谁听谁不迷糊啊?

永远祭祀,永远铭记,这不就是名垂青史嘛。

朝臣一片热议。

朱见淇小心打量着他爹,才明白,他那点拉拢人心的手段,和他爹比起来差的太远了。

明年是建国117年,就是117位杰出人物。

等120年呢,是不是还要推出三位?

要是年年办,岂不越来越多?

当官的,本世富贵已经到手了,求的不就是身后名嘛。

他爹直接把身后名送上来,谁不为他效力?

“陛下,有些犯了错的臣子,是否列入名单?”马文升问。

“自然要列的,只要是有功绩的,就要列入,像张玉、张辅,虽然儿孙不争气,但他们的功劳是实打实的。”

摆明了就是说,太祖皇帝干死的那些功臣,该列的也得列。

为他们平反便是。

“再议出一个感动华夏1000位杰出人物来。”

“皇帝不在序列中,文臣武将,甚至诗人画家工匠,都可列入其中。”

“人数若是实在太多了,就适当放宽数量,多一些也可以。”

朱祁钰这手收买人心玩的好。

说白了,皇帝要捏住臣子的身后名,你是贤臣还是佞臣,是朕说了算的。

这就谨防重臣和太子走得近。

别被太子管几天迷魂汤,就想着从龙之功,朕还没死呢,他只是太子。

敢稍微一动,让你命没了不说,身后名也没了。

朝臣都是人精,悄悄瞟了眼太子。

这才是皇帝本色。

皇帝霸权,众所周知。

这几年虽然放权,但放小事,大事抓得很紧,甚至奏疏他也一直在看。

太子那点小聪明,皇帝全都看在眼里。

朱见淇更加恐惧。

这几年皇帝生儿子数量变少,但宫里又添了些孩子,如今皇帝有39个儿子,24个女儿。

若非今年夭折了两个儿子,儿子数量就突破40了。

他的太子位很不稳当。

因为到现在,他生了17个女儿,存活下来9个,却没有一个儿子!

他今年27岁了呀!

所以他着急,弟弟们都有儿子,就他没有,这种威胁让他愈发恐惧,朝野上下对他将信将疑,也是因为他没有儿子。

就跟司马师一样,没有儿子的司马师,死了就死了,连个怀念的人都没有。

回到东宫,朱见淇愈发恐惧。

今日这番话,反而老四不想去继藩了,他不想去当东欧皇帝,反而想当大明皇帝。

只是,他爹这样,怎么看都是长寿相,57岁的皇帝,节制一辈子了,老了该放飞自我了,杨坚、李世民不都是浪死的嘛。

可朱祁钰越老越能苟,对女人的欲望更是下降到了极致。

这几年产量暴跌,跟他诏见嫔妃的频率息息相关,他已经从半个月一次,推到了一个月一次。

运动量也在下降,极力保护自己,按照谈妃说的,皇帝只要不动怒,起码活到八十。

想到他爹还能活二十年,老四头皮发麻,他又想去继藩了,他可不想五十多岁登基,刚登基就去世。

去年,皇后薨逝,今年他娘胡妃也去世了,林妃身体也不好,缠绵病榻,也快了。

都五十多岁了,算是寿终正寝。

反倒谈妃,越老越精神。

也不怪朱见漭有野心,能左右皇帝的后宫嫔妃,陆续死亡,后宫皇后位空悬,皇帝想换太子,只要把他们去世的母妃扶正就行。

太子看似羽翼丰满,其实什么都没有。

皇帝可不是太祖皇帝,眼巴巴等着懿文太子造反,皇帝反而把儿子们当成工具用。

说有感情吧,唐皇后侍奉皇帝四十多年,去世时候,皇帝连看都不想去看,只说相见不如怀念。

胡妃去世时,皇帝也不去看。

只是宫中有传言称,皇帝在养心殿哭了,仅此而已。

所以皇子们传言,皇帝修成了老妖怪,斩断七情六欲。

此时,朱祁钰在养心殿里假寐。

冯孝已经老态龙钟了,本来不叫他侍奉了,可他不愿意,坚持在养心殿里侍奉。

和冯孝相比,皇帝是真的没怎么变。

也难怪,朱祁钰不愿意上早朝,因为不愿意早起,睡早觉对皮肤好,但朝政不能没人处理。

太子做副皇帝,皇子、皇孙们负责处置。

大事白天来养心殿商议。

这就造成了,早朝再次名存实亡,从景泰八年开始,到景泰三十三年,一直不曾辍朝的皇帝,终于放下了勤政帽子,开始偷懒了。

朝野上下当时还庆祝来着。

皇帝对天下管得太严了,大家都不舒坦。

结果,皇帝让太子和弟弟们,加上年长的皇孙,几十个人一起处置朝政,大臣还没好日子过。

朕不上早朝,不代表你们不上,老老实实当打工人吧。

皇帝还把责任踢到皇子头上,处置不好,就处罚皇子,责任到人,有奖有罚,很公平。

“冯孝,你觉得楚太子能制衡楚王吗?”朱祁钰其实也在犹豫,朱佑樘太嫩了。

“奴婢觉得不能呀。”

冯孝实话实说:“楚王就藩之后,展露出来的才华,着实恐怖,楚太子是没经过风雨的温室花朵,成不了大器的。”

没错,朱佑樘确实被忽悠瘸了。

虽然现在的朱佑樘是他一手调教的,可人的基因就决定了这个孩子的上限。

就跟他的儿子们,基因不是灵魂的,而是原主的,造成了他的儿子们多是庸碌之辈。

“也好,朕没有分割楚国的意思。”朱祁钰叹息。

这几年。

民间自行车高度普及,得益于百姓收入提高,自行车价格适当下调。

大街上全是行驶的自行车。

大明的街道,明显多了很多,街道过度宽敞,显得路人寥寥,原因就是基建过度。

过度基建。

因为皇帝把基建作为政绩考核的一部分,各地官员,就挖空心思搞基建,搞经济。

像云南,通往内地的道路,前些年就一条。

但这几年,一共开凿出几十条,通往贵州、乌斯贜、四川、重庆、缅甸、交趾都有四五条路。

每天都在修路,疯狂修路。

很多路,修完了都没人走,还在维护,还在修。

云南这种省份,修路是正确的。

可浙江,修得四通八达,还在修,一个村都恨不得修出一百条路来。

反正政绩看这个,就修呗。

灌溉工程,也是重点考核项目。

现在,恨不得一亩地就修一个井,因为这是政绩呀。

甚至治水司提出三峡大坝工程。

却遭到中枢叫停,严格不通过,弊端太大了,耗资巨大,除了长江顺利通航外,几乎没别的好处。

驰道、沥青路、城市街道、桥梁、公厕、垃圾箱、路灯、学校、图书馆等都是基建工程。

现在全都泛滥。

都察院已经上疏很多次了,中枢还在讨论,皇帝觉得过度基建不是坏事,起码方便百姓了。

重点是,不搞基建,干什么啊?

人口暴增,这些人都是定时炸弹,中枢不搞点工程出来,让这些人能吃一口饭,压着他们别造反。

所以,明知道过度基建,也得搞。

但得保证,民间的路使用一百年,偷工减料的一概杀,拆了建建了拆就纯属傻叉行为了。

今年基建就要暂时停下,因为要大规模移民,澳大利亚已经开垦得差不多了,预计能移过去五千万到一个亿。

爪哇、苏拉威、棉兰、苏门答剌等地,也能吸纳三千万以上的人口。

印度放个一个亿没什么问题。

非洲放一个亿。

这样,人口就能减到16亿了。

等美洲开始移民,移过去三个亿。

其实人口维持在20亿是个很合适的数字,毕竟大明实在太大了,富饶地方很多,等生产力提高,人口规模能在30亿左右。

按照这个节奏发现下去,百年之后,五大洲,遍地是明人,明人规模在80亿。

其他人种两个亿。

这是朱祁钰的构想,他一直在这样做。

所以,大规模移民,现在他们骂皇帝,等百年之后,他们的后人就会感激皇帝,怀念景泰帝了。

人都想当乘凉的后人,不愿意当栽树的前人。

人之常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