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华夏真相集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七十八集 司马夺政(4 / 5)

作品:《华夏真相集

陈泰亡魂皆冒,侥幸逃命而回,说与郭淮诸葛连弩之事。郭淮大惊,即舍了阳平关,转而去攻麹山二城。城中蜀将见援兵不至,又因城中并无多少粮草,只得开门降魏。

姜维折兵过万,遂领败兵退回汉中。此是一伐中原,小败而回。

蜀军退回汉中,廖化引诸羌之兵五万来至。姜维接出营外,廖化埋怨:我闻麹山二城俱陷,公亦损兵折将。因何如此心急,不待某至合兵以战?

姜维逊谢认错,复引兵出,再来进攻雍州。

郭淮于是西击羌人各部,留邓艾屯白水北岸,以防蜀军反攻。姜维令廖化在白水南岸扎营,与驻扎北岸的邓艾对峙,以牵制其军;自与夏侯霸引领大军,出兵袭取洮城。

邓艾识破其计,令子邓忠守住白水大营,自率主力倍道抢先占据洮城。

姜维见计又不成,只得引军撤退汉中。此二伐中原,虽无大损,无功而还。

十二月,姜维再出陇右,联合羌人,攻打西平未克。此三伐中原,不胜而回。

镜头转换,魏嘉平三年,京师洛阳。

秋八月,司马懿染病,唤二子至榻前嘱道:为父事魏历年,官授太傅,人臣之位极矣;因天下人皆疑我有异志,致某尝怀恐惧,事君愈慎。我河内司马一族,世为汉臣,尔等志之。昔魏高祖曹公至死不做大汉篡逆,我司马懿亦终生不为魏国叛臣。我死之后,你二人善理国政,不得叛魏。若立嗣子,必须司马炎。若立别子为嗣,乃为逆子,死后不得入祖茔!

言讫而亡,享年七十三岁。葬于河阴首阳山,追封相国、郡公。

其弟司马孚秉承兄长遗愿,率二侄辞让朝廷郡公殊礼,依兄遗命简葬,作顾命三篇,敛以时服,不树不坟,不设明器。谥号文贞,后改为宣文。

殡葬已毕,司马师与司马昭兄弟二人申奏魏主曹芳,并谢皇恩。曹芳厚加祭葬,优锡赠谥;封司马师为大将军,总领尚书机密大事,司马昭为骠骑上将军。

与此同时,吴主孙权因太子孙和亡故,又立三子孙亮为太子,乃潘夫人所生。又因右大司马、左军师全琮病故,孙权大为悲悼,诏令其子全怿嗣任其爵。

陆逊、诸葛瑾、全琮皆亡,吴国勋旧老将,便只余丁奉一人。自此吴国军政一应大小事务,皆归于诸葛瑾长子诸葛恪。

吴神凤元年,孙权自觉病势沉重,乃召太傅诸葛恪、大司马吕岱、少傅孙弘、太常滕胤、将军吕据以及侍中孙峻,嘱以后事,次日驾崩于建业。在位二十四年,寿七十一岁。

孙权死时孙弘在场,诸葛恪尚在府中不知。孙弘素与诸葛恪不和,恐以后受制于彼,便封锁孙权去世消息,欲矫诏除掉诸葛恪。不料行事不秘,被诸葛恪闻知,即领家将直至宫禁,于灵前杀死孙弘,发布天子死讯,为之治丧。

诸葛恪与孙峻等一班重臣便依先帝遗嘱,立太子孙亮为帝,于灵前即位。

孙亮继承吴主大位,大赦天下,改元建兴元年;谥先父孙权曰大皇帝,葬于蒋陵。

诸葛恪权倾朝野,势压群僚。初当权时为收民心,广施德政,取消监视官民情事制度,罢免耳目之官,免掉拖欠赋税,取消关税。每一举措,都尽量给百姓以德泽实惠。

此后诸葛恪每次外出,吴民皆列于街道两侧,引颈相望,以一睹其风采为荣。

便在此时,嫡亲三叔马均自成都而来,拜见寡嫂,又与子侄辈盘桓数十日,即引三子诸葛望、诸葛企、诸葛谦以及家眷,望武陵桃花源谷隐居去了。

吴主大帝孙权病亡之事,早有细作报入洛阳。司马师闻孙权已死,遂议起兵伐吴。

司马昭道:今孙权新亡,孙亮幼懦,其隙正可乘也。

司马师深然其说,遂令司马昭为大都督,总领三路军马:征南大将军王昶一路攻南郡,征东将军胡遵二路攻东兴,镇南都督毋丘俭三路攻武昌。三路军共计十二万,同时进发。

冬十二月,司马昭兵至东吴边界,屯住人马,唤三路都督皆到帐中:东吴最紧要处,惟东兴郡也。今他筑起大堤,左右又筑两城,以防巢湖后面攻击,诸公须要仔细。

遂令:王昶、毋丘俭各引一万兵,列于左右,且勿进发,只待取了东兴郡一齐进兵。

又令:胡遵为先锋,总领三路兵马,去取东兴大堤,并夺左右二城。

胡遵领命前去,引兵来搭浮桥,直取东兴大堤。因屯军堤上,差桓嘉、韩综二将,分别攻打左右二城。左城中乃吴将全端守把,右城中乃留略镇守。

全、留二人见魏兵势大,凭借城池高峻坚固,死守城池。

时值严寒,天降大雪,胡遵与众将扎营徐塘,设席高会。

吴太傅诸葛恪听知魏兵三路而来,聚众商议。平北将军丁奉自请引三千水兵去救东兴,诸葛恪壮之,使其为先锋前往,令吕据、唐咨、留赞各引一万马步兵,分三路随后接应。

老将丁奉得令,即引三千水兵,分作三十只船,望东兴而来。正值隆冬,北风凛烈。丁奉乘船迎风鼓勇前行,两天即达东兴,占据徐塘大堤。

当时天气寒冷,天空飘起大雪,江山一色,遍地银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