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找到了(2 / 3)

作品:《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只是少见,但并非没有……左局,你看看这个?”

李定安又推过来一份资料,居中是一张照片:一樽泥塑的大黑天(密宗护法神),体形很大,立在神坛之上。

应该摆放了很久,多处掉漆,露着泥胎:红的?

再看资料:道光二十年,德木被选为固伦额附,其父阿旺郡王在成善庙塑左右无量佛、大黑天,为道光皇帝祈福增寿。

之后运入京城,请四世章嘉国师诵经后,置于紫禁城中正殿(宫内藏教庙宇群),现存于故宫宝华殿。

成善庙又名龙尾寺,建在青龙山中端南部,离山庄还不到两公里。

神像是在这儿塑的,那土又是从哪来的?

不可能从其它地方运过来,八成就是从青龙山就地采的。

“道光时期距现在还不到两百年,那土呢?”

“正在找!”

“如果在青龙山,那就应该很好找:这种土富铁、富铝、富硅,但缺钾、缺磷、缺氮,且黏性重,易板结,连草都没办长……如果有,肯定裸露于地表,根本不用钻探,无人机就能拍到……”

相应的,地质资料就会有记载。

但结果是没有……

“所以我怀疑,埋在地底下!”

左朋想说句不可能,但话到了嘴边又嗯了下去:地底下的事情,哪能说的清楚?

“但你现在探的是老道山的山顶……那上面全是石头,连草都不见几棵?”

“我找的就是石头。”

什么?

干了半辈子的文物考古,第一次听说找遗址,要找石头的?

“这种瓷土是从富铁玄武岩风化发育而来,所以,只要能在上面找到富铁玄武岩,就能在周边找到瓷土源地,然后顺藤摸瓜,找到瓷窑……

“那山坡上也有岩石,山脚下更有,为什么非要上山?”

“山顶的气温及湿热度变化最大,盐基淋失最多,硅迁移率最高,铁铝富集最明显……换种说法:山顶岩石的风化度最深,玄武岩形成砖红壤的可能性最大……”

这么一讲,确实有点道理:找到岩石,就能找到瓷土,也就能找到瓷窑。

当然,只是可能。反正左朋就觉得,李定安越绕越远了。

还好,找不到就要撤,反正最后一天,随他折腾……

……

太阳刚刚冒头,两辆车平稳的行驶的乡道上。

前一辆是皮卡,厢斗里载着工具,五花八门:钢铲,铁钎,大锤,钻杆,钻机等等,以及一台柴油机和几桶油。

后面是一辆七座越野,专门拉人。

邢队长开车,万队长坐在副驾驶上,后面还有五個队员。

车里很安静,脸色都不是很好看:他们刚到青龙山洼,刚卸下工具,立好标尺,马所长的电话就来了。

不探青龙山洼,改探老道山,还是山顶?

说实话,都想骂娘。

老道山是青龙山的最高峰,两面为悬崖,一面为乱石滩,只有一面可以通行。

但坡度太高,且又是坑、又是洼,又是石头,车根本开不上去。

那工具怎么办?

只能靠人背。

但见鬼的是,这次要求测的并非土层,而是岩层,纯人力的工具根本钻不开,必须要用到钻机和发电机。

只能靠人往上抬:而只是柴油机,就重八十五公斤。

山高超过百米,坡度大于45,爬过的人都知道……

辛苦只是其次:都是老考古队员,就挺不理解,你找的是瓷窑,找不到转而找瓷土也不是没道理,逮着青龙山不放也能说的过去。

但你和石头较什么劲?

再依据这半个多月以来的经验推断,最后肯定什么都找不到,所以队员就觉得很冤枉:辛苦不说,尽陪李定安瞎逑折腾了……

不多时,车开到了山脚下,邢峰安排队员先往山上运工具。

都冷着脸,动静也格外的大,皮卡车的厢底被砸的“咣咣”响。

邢峰拍了拍手,提高了声音:“都打起精神来,最后一天了!”

“什么?”

“今天要再找不到,就先撤队,开春再说……马所长说的!”

“马所长说了又不算!”

邢峰被噎了一下:“他只是转达,是李老师亲口说的!”

万成标愣了愣:“我靠,铁公鸡拨毛了?”

“好好说话!”

邢峰瞪着他,“李老师还是很专业的!”

“对对……很专业……还很敬业……”

万队长呲着牙笑,与之前判若两人,“兄弟们,加把劲,明天放假……放长假……”

山脚下一阵欢呼,动静很大,但速度比之前快了好几倍。

谢天谢地,老天开眼……

工具先重后轻,先抬的就是发电机,雇了十个附近的村民,再加八个队员,快两个小时才弄上山。

剩下的就好办了,最重的钻杆也才三十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