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香江:王者崛起 / 章节正文阅读

0910【乐极生悲】(1 / 3)

作品:《香江:王者崛起

翌日——

柴湾,嘉业街18号,

《明报》工业集团。

对很多香港人来说,今天和昨天一样,依然是一个很普通的上午,风和日丽,晴空万里,大家待在写字楼,待在公司,工厂,以及辛苦地重复着昨天枯燥无味的工作,等待有一个夜幕的降临,然后收工下班。

但是此时柴湾《明报》工业集团的会议室内,却与持续多日的冷清不同,此时会议室六个吊扇呼呼啦啦的转动着,努力为房间带来凉风,椭圆形足以容纳六十人的大型会议桌周围坐满了人。

此时人声鼎沸,各自讨论着什么,十多个声音同时响起,简直让会议室比菜市场更加喧嚣。

“这次我们《明报》的全港销售量名列前茅,第一次超过《东方日报》和《星岛日报》,成为报刊中王者!”

“是啊,我们的努力没白费!《明报》能够有今日销量,我们大家可要好好庆祝一下!”

几名《明报》高层说道。

“不过话说回来,这次我们《明报》销量能够突出重围,达到全港销量第一,首先要感谢社评这個专栏!是这个专栏给我们赚足阅读量和话题。”

“是啊,尤其批评和审判杜永孝那一块儿,简直博眼球至极,无数读者都是冲这个栏目去的!”

众人再次议论纷纷,分析着报刊的优势。

“可怜那《东方日报》和《星岛日报》被姓杜的把持,不要说发布关于杜永孝的批评文章,连半星坏话都说不得。”

“说得对!这俩家报纸已经被杜永孝左右,想要重新杀回销售前沿势比登天。”

此刻整个会议室洋溢着热烈气氛,毕竟能够坐上全港报纸销售量第一宝座,可不是一件容易事情。

《明报》打拼这么多年,也是仅有的几次,尤其这次能够借助杜永孝事件牢牢坐稳第一,更是少见。

“好了,大家静一静!现在有请我们《明报》总编沈宝新先生为大家讲几句话!”

作为《明报》特约作家,也是大佬金勇好友的倪匡站起来说道。

众人停止议论,一起看向沈宝新。

沈宝新乃是《明报》创立元老之一,当年他和金勇一起联手创办这家报社,金勇拿出三万港币,沈宝新拿出一万港币,外带支付报社房租,以及给员工发放薪水。

如果说金勇是《明报》的精神领袖,靠着一支笔十六部武侠,为《明报》的发展打下坚定基础,那么沈宝新就是整个明报的大总管,后勤部长,掌管着明报里里外外大大小小事情。

正是由于沈宝新的能干,才让金勇有那么多时间埋头创作。

今年沈宝新正好四十三岁,因为过多的操劳让他双鬓沾染银丝,鼻梁上架着一副圆形近视镜,显得为人古板恪守。

沈宝新扶扶眼镜,看一眼端坐在旁边的报社大佬金勇,这才拿出文件开口道:“首先,关于我们《明报》销售量位居全港第一,这件事情不用我再多赘述,这是大家的功劳,也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为自己鼓掌!”

啪啪啪!

在沈宝新的带领下,众人纷纷鼓掌。

“其次,现在我们商讨今晚要怎么去庆祝,是去歌舞厅,还是去大酒店?”

“当然是去歌舞厅咯!”

“不好吧,毕竟还有女同事。”

“那就去大酒店狂吃一顿!”

“这样好,大家辛苦这么多天,也该好好吃一顿了!”

众人七嘴八舌,讨论着去哪儿庆祝。

“好了,大家静一静,具体怎样庆祝,我们还是听查社长怎么说。”沈宝新笑眯眯看向金勇,把决定权交给他。

众人一听让金勇决定,全都噤声,心里不由得忐忑起来。

原因很简单,金勇是出了名的“孤寒”,尤其在克扣“稿费”方面,更是大名鼎鼎。

比如说香港很有名的作家蔡澜,去《东方日报》写稿,说明写三个月的连载,每天七百五十字,稿费是一千元。但他在《明报》翻译日本推理,每天八百字,稿费只有六百五十三,比《东方》少了三百五十元。

蔡澜与金勇关系不错,所以没有提过抗议。但倪匡和亦舒就不同了。兄妹齐向金勇抗议,电话,信件齐飞,要求加稿费。

金勇总是左推右挡,以太极卸劲化去倪氏兄妹刚猛凌势。

倪匡气他不过,趁着一场宴会,带住几分酒意,大声疾呼要金勇加稿费。

他说:“查良镛,你赚了这么多钱,应该加加稿费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