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守村人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三十六章 牵线搭桥多赠与(4 / 4)

作品:《大明守村人

村子里给香肠和闷子,放在竹篮中。

又拿十匹棉布包一百块肥皂,说是天热,怕晒化了。

村口告别,等离村子远了,十人的队伍速度放慢。

“宫里从下丘村运东西,总是现调船只,恐有不及之时,当常备一艘船停靠村子。”

李知县提议,东西不能白拿,给村子一艘船用着。

关县丞附和并补充:“正是,船工当征劳役,一个月一换,想来他们会愿意干活,甚至不同意换人。”

“没错,只要船工到村子,村子定然给好吃的,并送东西带回家。”主簿认可。

“最好给安排疍民,他们家就是船,船就是家,给换艘大点的船,需从其他地方找。”

典史出主意,扔一家人给村子用,疍民住船上,可以下来在村子中住。

……

里长转身回来,到挖池子的地方看,要挖十个池子。

按照朱闻天设计的大小,一个池子就够村子里的牛羊吃到明年。

多出来的池子卖给别人,其他村子有牛,冬天后掉膘,干活之前喂(啊)精料增膘。

吃青贮则不用,反刍的动物吃青贮后放进瘤胃,在吐出来重新咀嚼。

青贮可以让它们节省发酵时间,同时提高养分吸收率。

只要吃青贮,再喂稻草都没问题,否则只给稻草就生病了。

“里长,憨憨说卖别的村子,多少钱卖?贵了他们买不起。”

干活的村民休息喝水的时候怕东西不好卖,冬天牲口瘦是正常的,没有青草。

“够本就行,是让别人知道做了这样的东西后,牛不掉膘,以后都学着做。”

里长摆下手,他知道憨憨的心思,草什么的青的时候做,吃的时候还算是青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