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我神经病才去呢(2 / 3)

作品:《写文娱被女反派原型找上门

徐川没好气的看了一眼副驾驶上的蔡梦,一边关窗一边说道:“这么屌的话自然是一个很屌的人说出来的,我也是抄的,就这一句,多的没有。”

“哈哈哈哈哈。”原本还沉浸在一些莫名情绪中的吴芸菲,算是被徐川和蔡梦这俩活宝瞬间逗乐了。

又是一天过去。

徐川在京影的讲座的视频被剪辑完毕后发布到了网络上。视频并没有在网络上引发什么太多的反响。

普通人对这个不感兴趣。同行们或许会感兴趣但不一定能耐得下心来看。

不过,当剧组的人一传十十传百的看完了这个讲座之后,很多人的反应是非常强烈的。

其中反应最强烈的还得是胡安泽这个导演。

听韩柳添说,胡安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嚎啕痛哭。

一方面是通过徐川的故事引发了对于自己的联想。另一方面,是感动于徐川这个最大的投资人在外帮他卸压力。

确实是卸压力。

毕竟徐川都把这个项目比作五毛钱一本的美术本了。所表达的意思就是只要大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

哪怕这个电影拍到最后被观众当做了“引火的纸”,那在他徐川那边也是最宝贵的东西。

对于胡安泽等主创来说,无论这话是不是徐川在外面装模作样的说的场面话,只要是说了,真真假假的都不影响他们感动。

毕竟这些年他们听得最多的,是质疑,甚至是嘲笑。

当然,徐川并不打算浪费自己这次的讲座,他还是希望有些同行能看到的。

问题来了,怎么才能让同行去看呢?

在网上专门去刻意的大肆宣扬这个视频肯定是不行的,需要有一些技巧的通过其他东西把这个视频的话题带出来。

于是乎,在视频发布后的第二天。

原本名为《三星铜塔》的电影官方账号发布了两个官方消息。

第一个消息,《三星铜塔》剧组正式更名《流浪蓝星》剧组。

第二个消息,宁开俊宣布加盟《流浪蓝星》剧组。

这两个消息一经出现,立马引起了不小的讨论。

首先是更名的事情,这可算是让黑子直接狂欢了。

原因很简单,《三星铜塔》的剧本被徐川有意识的放出去了一部分,就是为了在改名的时候做舆论热度。

基于这个目的,那被放出去的故事是个什么情况可想而知。

再加上徐川的黑子又多,他们一边持之以恒的黑他,一边开始魔改扩展放出去的故事。

《三星铜塔》现在在网络上流传的版本已经离谱到没眼看了。

这么说吧,《上海堡垒》拿过来或许都比现在的网传版《三星铜塔》都要好一些。

现在他们一看剧组竟然改名了,那还不原地高潮?

什么【掩耳盗铃】【改名你就以为能糊弄过去】之类的评论不绝于耳。

也正是由于舆论是这种现状,刚刚又拿了个大奖的宁开俊加入《流浪蓝星》的事情对于蓝星内娱的观众来讲。

无异于地球上,陈道明等几位最顶尖的老戏骨宣布加入《上海堡垒2》,突出一个诧异和不理解。

不过,不理解归不理解,看个热闹也就得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和他们没什么关系。

可徐川的黑子们,此时披上了宁开俊几十年的老粉的马甲,跑去他的维博下面苦口婆心的劝了起来。

说什么【宁老师,您可不要被给忽悠了,某些人的嘴一向能吹,别到时候把您给糊弄过去了】

【这是想害的您晚节不保啊宁老师】

【赶紧跑啊宁老师,跟某些人搅合到一起去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

该说不说,就这番操作,把人宁开俊的真粉丝都给看懵了。

这样的舆论,徐川其实早有预料。

事实上,宁开俊也早就知道会有这个状况。他甚至认为就算没有,徐川那边搞不好也得买点水军过来反串一波。

很快【宁开俊加入《流浪蓝星》遭粉丝质疑】的相关新闻被很多营销号所炒作。

于是乎,加入讨论的人更多了。

有一些人是跟着黑子的脚步继续黑。当然,大部分人是觉得这些人有点过于魔怔了。

人演员接个徐川的戏有什么问题?

是,现在网络上对于这个项目非常不看好。可这也不能忽略徐川过往的项目都非常成功啊。

双方的观点在网上发生碰撞,让这件事情的关注度不断在提高。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宁开俊的维博更新了一条内容,算是对于这个舆论的回应。

只见宁开俊写到【我和小川是在去年的飞天奖上认识的,当时仅仅是点头之交,并无什么具体的交集。

后来在机缘巧合下一起吃了一顿饭,从那以后我便对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前几天,他找到我说投资了一个科幻电影项目,希望我能在里面出演一个戏份较为重要的角色。

对此,一开始我是拒绝的,因为我没有出演过科幻类型的电影,深怕自己能力有限,无法诠释好这个角色。

小川或许是猜测到了我的反应,于是他送了两本他自己创作的科幻给我。

其中就有《流浪蓝星》的故事,希望我能先看看之后再做决定。

了解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平时确有阅读的习惯,但更多的是在读史。

科幻类的,我接触的非常少,因此可以说我对科幻的认知是处于一种相对茫然的状态。

在我以往的概念当中,科幻或许是一个瑰丽的创意扩展。又或者是一个放飞想象的点子设定。

可当我阅读完小川写的两本书之后。不怕各位笑话的说,我眼前仿佛被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

沉浸之下,我恍若置身于一段未来的史诗当中;回味之余,又觉得读它与以往读史的感受别无二致。

读完之后,我郑重的把这两本书放在了我的书架上,右置在被我时常翻阅的二十四史旁。

把它放上去之时,我站在它们中间看了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