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皇家学会又开会(2 / 2)

作品:《重生,然后成为大科学家

在重新独立之后,波兰曾经几次邀请居里夫人回到自己的祖国,并承诺为她在华沙建立一座镭学研究所,供她继续从事科学研究。

可是居里夫人却拒绝了她的祖国的召唤,仍然选择留在法国。

这并不能说明她的爱国是叶公好龙的表现,只是因为波兰政府太穷了,别说提供研究经费,他们连镭学研究所都盖不起来。

而巴黎大学这边最少还能给点钱。

居里夫人一生中都致力于为了祖国的华沙镭学研究所的成立而奔走,到了1932年,这个研究所才最终建成。

当时的美国人民又给居里夫人捐了一克镭,也是三克镭当中的最后一克。

这克镭在研究所的开所仪式上,又被她转送给了华沙镭学研究所。

居里夫人爱国,陈慕武也爱国。

居里夫人缺钱,陈慕武、呃、虽然他不缺钱,但是能找到比巴黎镭学研究所给钱多得多的地方。

关键是陈慕武刚刚说出来的那个异地办学的思路,也为居里夫人提供了一些启发。

她在法国早就见识过赴法勤工俭学的那些中囯学生,他们踏实好学勤劳可靠,但因为种种原因,这个合作办学的模式没有继续进行下去。

现在听到陈慕武说,瑞典人愿意提供学校和一部分经费,帮助中囯培养学生。

那么同时帮助培养一些波兰学生,是不是也可行呢?

这倒是一个很不错的想法,值得自己以后再考虑考虑。

居里夫人没有当时表态,陈慕武也不急这一时。

反正还有的是时间,瑞典的学校也还没盖好。

圣诞节前一天的谈话,谈了很久很久。

除了这些有关学业和工作上的话题,到最后居里夫人还是问到了逃不过去的一件事,小陈你什么时候我的女儿结婚?以后会生活在哪里?

得知陈慕武打算在一两年之内结婚,并在婚后带着他的妻子一起去瑞典之后。

居里夫人心中就又多了一个去斯德哥尔摩的理由。

外出逛街采购的约里奥和伊蕾娜在晚餐之前回到了家里,即将成为一家人的五个人围在餐桌吃了一顿圣诞大餐。

一夜无话,第二天早上,就到了大家拆圣诞礼物的时候。

奥本海默早就给陈慕武准备好了得体的礼物,这让这位准女婿在娘家人面前很有面子。

他给艾芙和伊蕾娜送的都是首饰,只不过前者拿到手里的更精美一些。

给居里夫人送上的是一台收音机,在现在还算是一种比较新奇的高科技玩意儿。

而他给约里奥的,则是一块手表。

这也是在最近才新兴起的一种钟表形式。

至少在十年之前,绅士们的随身计时器,都还是以带链子的怀表为主。

陈慕武是钞能力选手,但是刚刚毕业的艾芙却不是。

她回赠给心上人的是一件亲手织成的毛衣,因为隔山跨海,没能亲自量尺寸,可是这件毛衣穿在陈慕武的身上却恰好很合适。

相比之下,居里夫人从她女儿手里拿到的礼物,远不如陈慕武。

同样是毛线织成的衣物,陈慕武是一件毛衣,居里夫人是,一副手套。

而且看上去,似乎还是用织毛衣时剩的毛线织成的。

艾芙在送礼物时却还振振有词:“这副手套送给妈妈,我看您现在骑自行车时戴的那副已经非常破旧了,所以为您织了一副新的。”

居里夫人心中想的是,女儿还没嫁出去呢,心里面就已经装的全是女婿了。

而陈慕武则从艾芙的话里听到了另外一个消息。

他昨天还以为居里夫人不骑自行车,所以才没和她说帮爱丁顿改进了自行车这件事。

不过现在已经知道了这个消息,回到剑桥大学之后,为居里夫人做一辆省力的自行车也是很简单的一件事。

他势必要做居里家最招丈母娘喜欢的姑爷!

……

圣诞节后是新年,新年之后,就到了要返回英国的时候。

在巴黎的火车站外,卡皮察又见到了之前在卡文迪许实验室相处得很不错的德布罗意,也第一次见到居里夫人的女儿艾芙。

陈慕武则是从叶公超手中接过他在假期中赶制出来的《尼罗河上的惨案》,并向他交待了下一本书的题材。

既然他已经决定要回国了,那么在回国之前,必须要最后压榨一次才行。

陈慕武甚至还给出了一个像是为叶公超着想的理由:你也不想空着手回国,而不在巴黎给你的叔叔叶玉甫带礼物吧?

带礼物就要花钱,什么东西最能赚快钱呢?当然是写稿啦!

众人在离别之前的寒暄和不舍,还有感觉又被套路了一次的委屈不必多提。

等坐上火车之后,卡皮察迫不及待地给了陈慕武一拳。

“你小子可以啊!把居里夫人的小女儿骗到手里面也就算了,关键是艾芙长得还这么漂亮!”

“和你的安娜相比,如何呢?”

“嗯……美则美矣,但是只可惜和安娜相比,你的艾芙还是略逊一筹。”

“切!”

总之又经历了一整天的火车和轮船颠簸,两个好朋友再次回到了剑桥大学。

都说家庭是避风港,这趟巴黎之旅,陈慕武觉得自己也算是在第二避风港里充满了电。

他现在斗志满满,准备好了要在卡文迪许实验室里大干一番。

结果刚撸起胳膊挽起袖子,陈慕武就接到了通知,皇家学会要在伦敦开会,邀请他去参加。

进入到英国学术体制内之后就是有这点不好,隔三差五一个会。

之前因为发现了重氢,卡皮察不也是召集分布在全英国的会士们,到伦敦走了一回么?

陈慕武心想,自己是不是应该找个什么理由翘了这个会。

此时一封来自国外的电报,就彻底打散了他的这个念头。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