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舍弟诸葛亮 / 章节正文阅读

第234章 高顺三百里走单骑(2 / 2)

作品:《舍弟诸葛亮

南边的刘备,消息应该会比袁绍更灵通一些。因为高顺逃脱后,有可能直接带给刘备第一手内幕消息。

曹操还剩最后一个月,进行决战前的准备工作,时间一到,袁绍只要确认有那么一份“诏书”,别管真伪,袁绍肯定都会说这是真的。

然后,一直在找借口的袁绍,就会如愿以偿,数十万大军,会立刻南压。

曹操吩咐完关于如何封锁消息的问题后,耿纪、司马朗便起身告辞,准备去执行这个命令。

但曹操又想起一点,喊住了他们:“且慢!”

耿纪、司马朗转身:“司空还有何吩咐?”

曹操摸了摸胡子:“最近要竭力封锁矫诏之事,这一点且不必提。但是等矫诏实在瞒不住的时候,你们也要眼色准些,该及时调整说辞就及时调整,免得睁眼说瞎话伤了朝廷威信。

到了事不可为时,记得把这条真实消息散播出去:劝孤假借袁绍入寇、不得不亲自带兵北伐、去临洧亭驻扎两天后再杀个回马枪、勾引许都野心之人自己冒出来,这个计策,是贾文和想出来的。孤会因此重赏贾文和。”

耿纪、司马朗闻言,微微不寒而栗了一下,但也没觉得不妥——曹操这是要把贾诩彻底绑死在自己的战车上了,但也谈不上让属下背锅。

毕竟曹操不是问罪贾诩,而是重赏升官贾诩,这跟袁绍的推过迁怒于手下,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引蛇出洞做局弄死董承、吕布的计谋,也确实是贾诩出的,这点没冤枉他。

就好比后世很多人说“赵匡胤不可能是正史上写的那样、对陈桥兵变完全不知情、是喝醉了被属下拥戴的,因为赵匡胤出兵前,那个‘契丹入寇’的假消息,就是他的人散播的”。

贾诩当日之议、对曹操的启发效果,就差不多等同于陈桥兵变前那个教赵匡胤伪造契丹入寇的家伙了,说他是“平叛第一功臣”都没毛病。

如此一来,曹操就坐死了贾诩“两次扑灭还政天子希望”的历史定位,当年王允吕布讨董卓,最后是被贾诩教唆翻盘的。现在董承吕布讨曹操,也是被贾诩诡计翻盘的。

贾诩是全天下唯一一个先后奠定李傕郭汜挟君和曹操挟君的毒士,他这辈子已经没有退路、下不了船了。

这样,曹操后续再用贾诩,也就用得心安理得,永远不用担心这个老阴比背叛。

无论落在袁绍还是刘备手上,贾诩都逃不了万刀凌迟、碎尸拌粪的下场,只能跟着曹操一条道走到黑。

……

另一边,汝南南部、桐柏山区。

高顺暂时逃脱了曹操的追击,但他后续的投奔逃亡之路并不好走。

一方面,他相当长的时间里,都会在汝南贼龚都的地盘上盘桓,并没有办法立刻跳跃到刘备的直辖区内。

另一方面,冬季山区的积雪,既然能阻挡大军进山,对于小规模的队伍,自然也会构成生命威胁。

高顺甚至在进山的那一刻,心中就有了觉悟:

他这一队百来号人,可能会有十几个,甚至更多一些。在这几百里的山区跋涉中,因为误踩雪坑,或者坠崖,或者别的原因意外伤亡,但他别无选择。

尤其是派出去作为斥候探路的,伤亡肯定最大。

走了两天,高顺就摔死摔伤了五六个部曲,还有两个冻伤重病的,恶劣环境下缺医少药,又不能拖累队友,只能狠心抛弃。

高顺不由悲凉地估算了一下,要是再继续强行军的话,伤亡只会更大。

最终他决定先寻找龚都部驻地,不追求一步到位翻山了,并且向对方说明情况、表示自己的心迹、愿意与对方一同反曹投刘再走的。

如此一来,只要龚都肯收留高顺在他的过冬营地暂住几天,他就能等到天气好转再走。同时龚都这边毕竟还有点兵力,也有斥候,一旦发现曹军要来进攻,还是可以及时提前跑路的。

高顺估计,换了更稳妥的新方法之后,自己大约需要半个月时间,翻越桐柏山积雪封山区,进入江夏郡的西陵县。

只要到了西陵,剩下应该就好办了,有刘备接应,一两天就能到武昌。

按照这个进度,刘备大约能在刚进入二月下旬时,就得知许都兵变的内幕、以及衣带诏事件。

刘备再书信传檄其各处领地,丹阳的诸葛瑾、广陵的陈登,应该要二月底或三月初知情。其他豫章、会稽南部山区等偏僻角落,会更晚一些,但那不重要。

83中文网最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