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两百八十三章 贬官(2 / 2)

作品:《我在现代留过学

可刘挚和赵彦若这两个平时满嘴孔孟仁恕之道的士大夫。

在面对自己的好大儿和好女婿被弹劾,而且证据确凿的时候,却百般抵赖,还利用职权,极力阻扰有司的调查。

搞得赵仁恕一案,拖延一年多,都没有结果。

最后激怒了整个台谏!

台谏们和他们死磕到底!

吕大防、范纯仁也抓住机会,在太皇太后面前不断进言。

于是,赵彦若被褫夺一切官职,提举灵寿观,青州居住。

而刘挚也在台谏攻击下,被迫辞相。

此事发生的时候,赵煦已经长大,所以他记得清清楚楚,甚至还记得当时刘挚在御前抵赖的嘴脸——彦若笃学有纯德(他只是个书呆子),虽出于一时迫切妄作(救子心切,乃是父子子爱),难深责之!

那个时候赵煦,就差点没忍住就要发作,只是顾忌着太皇太后才强行忍着。

如今,赵煦得了机会,自然要给这对姻亲上上强度!

所以,赵煦点赵彦若的名,就是试探。

果然一试之下,他的狐狸尾巴就露了出来。

而赵煦只需要让两宫看到赵彦若的嘴脸就可以了。

剩下的事情,会有人帮他做的。

果不其然,赵彦若话音刚落。

一直站在太皇太后身旁的粱惟简就低声说道:“娘娘,臣听说,知谏院赵彦若与侍御史刘挚似乎是儿女亲家……”

太皇太后冷笑一声,并没有当场说话。

向太后却是沉下脸去,她将石得一叫到自己面前,问道:“本宫记得,祖宗制度,兄弟、父子、昆仲不可同朝为官……为何赵彦若、刘挚身为儿女亲家,却可同在台院?”

石得一低声道:“此皆昔日司马公、吕执政、文太师等再三举荐!”

向太后于是低声吩咐:“往后大臣除授,探事司当报其儿女姻亲,看是否有同衙为官者……”

姻亲同朝为官,还算合理。

譬如当年王安石和吴充就同朝为官。

可同衙为官,就很容易让人结党了。

这样想着,向太后就让石得一将刘挚、赵彦若是儿女亲家的事情,去告诉赵煦。

赵煦听完石得一带来的情报。

他回头对着帷幕内的向太后谢了一声:“多谢母后指点!”

殿上的这些事情,虽然发生的很快,但朝臣都注意到了。

赵煦则不动声色。

继续询问其他大臣的处置意见。

从张璪开始,问到章惇、李清臣、安焘、吕公著,然后是两位翰林学士以及现在的宰相吕公著。

几乎所有人的态度,都介于李常和赵彦若之间。

无论新党、旧党,都差不多。

只有御史们,依旧喊打喊杀——这是他们的职业态度和立场决定的。

赵煦问了一圈后,就回过头去,和两宫商议起来。

“太母、母后髃臣们意见不一,或曰当深贬,或曰可以从轻……”

“不如,再派人去问问文太师、张节度、孙学士还有司马公的意见?”

帷幕中的两宫,商议了片刻后,就做出了决定。

“官家,不必去咨询各位元老了……”太皇太后直接说道:“老身和太后已经有主意了!”

她现在对司马光的观感进一步下降了。

举荐的都是些什么人?

儿女亲家,也给老身塞进了台院?!

若真是忠臣、能吏也就罢了。

看看这两个人吧!

刘挚结党、孩视天子、窥探两宫,都已经证据确凿了,赵彦若还在袒护,还在想办法营救!

就差没有把‘同党’的标签贴在脑门上了。

所以,这个事情再去请教司马光,司马光会怎么说?

他会大义灭亲?

太皇太后现在已经不相信了!

她甚至怀疑司马光可能会帮着求情!

于是,她直接对着殿上群臣,也对着那匍匐在地上的刘挚和王岩叟道:“两位翰林学士,请在殿中,以老身和太后之意,就地草制!”

邓润甫和范纯仁,连忙再拜领命。

然后坐到了已经准备好笔墨纸砚的屏风后,恭听两宫口授的旨意。

只听着太皇太后道:“殿中侍御史刘挚无大臣之仪,越职言事,诽谤宰执,污蔑国政,公然结党,非大臣也!”

刘挚听着,趴在地上,他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结局了。

果然,太皇太后没有怎么停顿就直接道:“罢殿中侍御史,寄禄官夺三官,为偏远下州判官,并不得签书本州公事,即日出京,不许陛辞!”

刘挚猛然抬头!

文臣士大夫即使贬斥,但一般循例都会允许陛辞。

这是士大夫的体面!

而即刻出京,不得陛辞,不仅仅是不给体面,还是在告诉天下人——这个人深罪于我!

再加上那一句:不得签书本州公事。

等于不给他任何权力!

已经和流放没有区别了!

假如不发生奇迹,他这辈子都得在偏远军州度过。

可刘挚却也只能在片刻后低下头头颅:“罪臣领旨,谢恩!”

赵煦看着刘挚的样子,想起了上上辈子,在此人的指示下,章惇被贬,不许陛辞,黯然离京,甚至被其故意调来调去折磨的往事。

赵煦就在心中骂道:“好死!”

他也打算如法炮制,让刘挚也尝一尝颠沛流离之苦!

这是很简单的事情——太皇太后的叔父高遵惠如今似乎在吏部左选担任员外郎。

探事司说,他和刑恕一直往来密切。

这就很好办了,暗示一下刑恕,刑恕就会告诉高遵惠。

高遵惠利用自己职权,将一个被贬的小官,东南西北的调动很合理。

太皇太后继续道:“监察御史王岩叟,非议先帝德政,诽谤圣朝,与刘挚公然结党,罪在不赦!”

“姑念其为官清正,罢其监察御史,夺一官,贬为下州知县,依旧许殿前陛辞!”

王岩叟如蒙大赦,连忙再拜谢恩:“臣谢陛下隆恩!”

和刘挚相比,他最起码,还有体面在,此外贬官诏书上,起码还能有几句好话。

不似刘挚,恐怕只剩下贬低的文字。

这确实需要谢恩!

朝臣们只是静静看着这一切,没有任何人敢开口求情。

就连赵彦若都闭上了嘴巴。

因为,这是两宫的意志,也是天子的意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