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五百六十二章 不可名状的熙河(2)(2 / 5)

作品:《我在现代留过学

来人正是这熙河路的安抚制置使赵卨。

“景叔不必多礼。”赵卨微笑着扶起游师雄:“此地非是官署,你我可不必拘礼。”

游师雄答道:“下官如今身服公服,不可不用朝廷之礼。”

赵卨笑着摇头,不再多说。

因为他知道,自己说了也没有用!

横渠门下都是这样的,在礼仪上一板一眼,不肯变通。

好在,在其他地方横渠门下还是肯和现实妥协的。

游师雄将赵卨迎入厢房,请到上首坐下来,才问道:“制使可是有事来寻下官?”

赵卨嗯了一声,看向游师雄道:“不过是私事。”

“敢问制使何事?”

赵卨道:“老夫听说,景叔已欲邀昔年横渠同门,来熙州讲学?”

游师雄点点头,答道:“下官已邀了诸位赋闲在家之同门,今已得数位同门回信,言愿来熙州讲学。”

横渠门下,是最肯吃苦的士大夫了。

当年张载带着他们,在横渠书院一边读书,一边参与横渠当地的井田建设,除此之外,他们还得自己种粮、种菜、做饭、洗衣。

这也和横渠门下的出身有关——横渠又称关学。

学生基本来自陕西各路,家庭条件,都不算充裕,也就是所谓的穷措大。

从小到大,也都是半工半读成长起来的。

所以,其他士大夫,将熙河路视作畏途,不肯来讲学。

就连去年,朝廷推恩,特旨给愿意来熙河出任州学教授的特奏名进士一条出路。

但愿意来的依然凤毛麟角。

连熙州这里,都只有五个人愿意来,临到头最后又有两人弃了熙州的差遣。

但游师雄几封书信,就能请来好几个横渠门下有着进士功名的士大夫来讲学。

赵卨看着游师雄,道:“老夫正是因此事而来的。”

“嗯?”游师雄有些不太懂,问道:“制使何意?”

“老夫想请景叔,在那几位横渠高徒来到熙河路后,先带他们走一走,看一看熙河各地风光、风俗。”赵卨慢慢说道:“景叔应该知道,熙河路不同于他处。”

“熙河自有内情。”

游师雄顿时明白了赵卨为什么特意来找他了——是怕他请来的那几个同门,在看到熙河路如今的情形后,无法忍受,最后钻牛角尖,甚至在回去后,在舆论上攻讦熙河。

游师雄叹了口气,对赵卨拱手道:“制使应当明白,如今的熙河各地是何情形。”

“那各地棉庄,几如魏晋南北朝豪族之邬堡。”

现在的熙河路的棉庄,只要看过史书的人,都不会陌生——这不就是南北朝乱世时,曾遍布北方的豪强邬堡庄园吗?

除了没有坚固的堡垒、强大的防御和训练有素的部曲武装外。

那些遍布在渭河、洮水、黄河两岸的棉田庄园,就是南北朝的邬堡。

它们有着太多相似之处!

甚至,可能熙河路的这些棉庄,还不如南北朝的邬堡。

南北朝的邬堡庄园里,好歹部曲、庄民,还可能有一块自己的地,多少能有一点自己的财产。

熙河路的棉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