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盛唐挽歌 / 章节正文阅读

安史之乱前,河北到底是个啥情况(1 / 3)

作品:《盛唐挽歌

评论区有人在问这个问题,所以我单独开一章说说。

这段历史啊,被宋代文过饰非,春秋笔法改得面目全非。单独拿某个史官的史料出来,很容易带有他本人强烈的政治意图与个人见解。

不值得采信。

所以我就不引史料了,把视野放长远,以安史之乱后的百年为线,来谈一谈河北那时候是個什么情况。

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很多历史谎言,是经不起时间推敲的。

首先必须要说明一点,说安禄山在河北不得人心,或许是有几分道理的。

但是!

要说河北人支持唐庭,那就纯粹是为了政治记录历史,连基本事实和历史逻辑都不讲了。

永远都不要低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吐蕃人打进长安的时候,因为不得人心,连晚上都不敢出军营,怕被长安游侠给宰了。

这才叫人心所向!连愣子吐蕃都不敢强来。

要是河北人能像这样反对安禄山,可以说安大帅连范阳都出不去。

如果河北人当真支持唐庭,史思明是不可能在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反杀颜真卿的“讨逆联盟”的。

不需要找什么证据,其结果就是最大的证据。

有个被所有人忽略的事实是:安禄山不是河北人,也不代表大多数河北人的基本利益。

对,不仅他不是,他的亲信,那些杂胡首领,甚至麾下精锐的同罗骑兵,也多半不是。

但是,还有另外一个被大多数人忽略的事实是:唐庭里面当家做主能说得上话的,也不是河北人啊!

包括领导河北各地抗击“安史叛军”的,也多半都不是河北人,比如说颜真卿等人,家族在关中落地已经好几代人了。

现实没有那么甜蜜,更多的则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河北人,某种程度上说是被裹挟的,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前期被动参与,后期主动适应的。

没看错,真要以“反对唐庭的就是坏人”这个标准看,河北百姓是在安史之乱后期变坏的,而且全民坏人。

对他们而言,其战争过程本身,都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都是妻离子散,都是生死一线,都是一路哭。

无论是站在安禄山这边,还是唐庭这边。

真正不同的,仅仅是战争的结果而已。

如果可以选,河北人恨不得安禄山、颜真卿这帮人全都互殴被打烂,最好是死得一个不剩,然后河北就是他们说了算。

以百年后的眼光回过头来看,安禄山是唐庭派来河北“镇场子”的。颜真卿等人,也是朝廷派来河北“镇场子”的。

在河北人看来,这算不算是唐庭养的狗儿互咬?

他们打生打死,一顿操作猛如虎后,看看谁成了河北的赢家?

是田承嗣这样家族扎根河北的本地将门!

史书的只言片语可能骗人,但历史脉络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