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盛唐挽歌 / 章节正文阅读

第448章 攻心为上(1 / 5)

作品:《盛唐挽歌

唐代的太原城,便是南北朝时大名鼎鼎的晋阳城。到了唐代,城池连一寸都没有移动过,直接继承过来,改名太原定为“北都”。

并在原晋阳城的基础上,扩建了不少。

城池呈现东西走向,分为西城、中城和东城。

其中西城乃是宫殿及节度使衙门所在,城墙高四丈,包含罗城、府城、大明宫城、新城(晋阳官城)、仓城等。其南北长约13里,东西约9里,乃是太原城的核心。

中城地跨汾水(后改道),有渡口和漕船停泊的栈桥,还有水门。漕船可以不靠岸,直接驶入城中。

东城则是普通百姓居住,当然了,也包括河东镇的军属。

太原城有如此规模,与西京长安、东京洛阳齐名,不可小觑。

当然了,这么大的城池,要坚守也不是那么好守的。几万军队丢到城墙上,都站不满城头,所谓的防御,其实也是“机动防御”。

如何确保城池不失,其中大有学问,是一门深奥的技术活。

方重勇刚刚抵达太原城,就被颜真卿拉到位于新城的河东节度使衙门内开会,商议经略河东之策。

是主动出击,还是被动防守,又或者是一边出击一边防守,或者干脆放弃外围据点,死守太原城?

这些难办的事情,都需要一个主心骨,来一锤定音。

“颜相公,如今河东军情如何?”

刚刚落座,方重勇就面色平静询问道。

大堂内挂着一张节度使衙门专属的官方特制大地图,河东各城在上面都已经一一标注出来了。

甚至被皇甫惟明的叛军所占据的地方,也用特殊的墨水标做了记号。

这种墨水,可以用蔓荆子、龙骨、南粉、百草露、鸟屎等物磨成粉,稍加浸润后就能抹除,不会伤害地图本身的材质。

粗看之下,河东道东面大半都已经沦陷。

“现在局面不是太好。”

颜真卿长叹一声,站起身拿起一根细木棍,指着地图介绍道:“太原城以东的榆次县,贼军蔡希德部在此地屯扎重兵。城东南面洞涡驿,原本是天兵军的驻地,现在也成为贼军截断太原南面粮道的桥头堡。”

至于更远的地方,颜真卿没有说,似乎也没有说的必要了。西面是大山,没有安全行军的道路,没什么文章可以做的。

总之,现在太原城也就北面还有个阳曲县与赤塘关作为纵深。除此以外,其他方向都有可能出现皇甫惟明的叛军。

“太原城大,人也多,每日消耗的粮草,都是个大数字。

蔡希德一直在清扫太原城外围,却不动手攻城,这是典型的围城打援,指望救兵不太现实。”

方重勇用平静的语调说道,他现在也大概看出蔡希德到底想干啥了。

这位皇甫惟明麾下大将,似乎并不着急攻略太原。

“节帅,如今之计,应该如何应对才好呢?”

颜真卿诚恳问道,一点都没有摆出“相公”的架子,似乎是已经打算移交太原的指挥权了。

众人都陷入沉思之中,哪怕连最莽撞的何昌期,都没有站出来表态。

其实唐军在太原的兵力,加在一起也有好几万人,对皇甫惟明麾下的叛军,并非毫无还手之力。

只是现在战局非常复杂,各地州刺史是站在谁那边都要打个问号,实在是令人心中发毛。

若是一味保守的坚守太原城,则会让叛军彻底扫清周边州县,属于是慢性死亡。

若是积极主动找叛军野战,一旦输了,太原城几乎可以确定会在顷刻之间便丢掉。

是进是退,事关太原数十万人的生路,谁也不敢打保票说自己的决策一定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