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为国不惜身(2 / 4)

作品:《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段志玄领着大军在青海折腾了一个月净吃饭看风景了,敌军一个都没找到,最终粮草吃的差不多了,被迫撤回。

结果段志玄还没返回京师呢,吐谷浑再度冒头袭击武威的军情就已经送到了长安。

面子彻底挂不住的李二凤咬牙切齿:

本想以天可汗的身份与伱们相处,可换来的却是蹬鼻子上脸。

我摊牌了,我有灭国上将李靖,乖乖洗好脖子等死吧!】

灭国上将?李靖品味了一下,心中大乐,虽然比之陛下的天策上将更加直白,但威风啊。

而在另一边,李勣已经在义愤填膺的请战了:

“真乃不知死活之辈。”

“如今颉利刚擒,不宜妄起刀兵,臣请将五千骑,必擒伏允于殿前,讨不臣扬国威全圣颜。”

李世民似笑非笑的瞧了眼这位战意盎然的将军,摆了摆手。

对于李勣的心态他可太明白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如李靖的自信,五十岁方开始扬名。

如今才不过三十六岁的李勣正处于黄金期,此前灭辅公祏时,李勣就在给李靖当副手,灭东突厥时,李勣还在给李靖当副手。

此前李勣或许不会说什么,但如今被光幕盖章认定唐初三大名将之一,李勣的心思自然就活泛起来了。

而看着旁边一脸沉思的苏烈,李世民忽然起了心思:

“定方,若遣你为行军总管,需多少兵马?”

苏烈被点名,看了看李勣,然后认真道:

“臣有光幕提点,仅需三千精骑足矣!”

事实上三千当然不够,李勣所说的五千骑也差得远,吐谷浑又不是什么阿猫阿狗。

但可以的话先夺了这个行军总管的名头,然后大不了私下给陛下认错再多要点兵。

而且……苏烈记得很清楚,义父高雅贤就是被李勣所斩。

虽然如今此事已经翻篇,但要是有呛一下李勣的机会,苏烈也绝不放过。

李世民对这些自然都门清,于是轻巧带过话题:

“宵小之辈何劳兴师动众,且观药师如何破敌。”

同时在心里,李世民也给这伏允画了个叉。

如果说颉利是拥十万骑志得意满,那这伏允就是妥妥的拎不清。

真以为坐拥高原,通熟地理就立于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