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抗清 / 章节正文阅读

第101章 老张还是厚道的(2 / 2)

作品:《抗清

宫中同意了遏必隆所请,叫宗人府准备婚嫁一事。

“舅舅,这么说王都统也算因祸得福了。”

老张的外甥章阿庆是荆州满城界墙工程的一手承包商,但工程动工后到现在,他只去过荆州一次。

因为在王都统的提议下,他将工程分包给了另位三个承建商。

坐在家中数银子就行,压根不需要他到现场。

这次湖广分省官吏大调动,章阿庆在舅舅的活动下也谋了个知县的实缺,只待吏部批准就能上任。

所以这些日子一直在武昌城游山玩水,夜夜新郎官,好不快活。

对于自家这个有点不争气的外甥,老张实际也是恨铁不成钢,可没法子谁让他娘是自个亲妹妹呢。

当舅舅的,哪个能狠下心来不提携亲外甥。

为了让外甥上任之后能有个知县样,不致于跟个瞎子聋子似的叫衙门的小吏糊弄,老张特意把他压在身边手把手教导,甚至于朝廷的公文如何看,塘报上的内容如何分析,都一一不厌其烦的指点。

王五从鳌拜的孙女婿变成太宗皇帝的孙女婿,当今皇帝的堂姐夫,算不算因祸得福,老张还真不好说。

因为老张晓得王五那小子不知怎么就成了吴三桂的女婿。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当了爱新觉罗的女婿肯定不能再当吴三桂的女婿。

这两头,谁原意自家闺女给你王五做小?

“这件事你不要管,你今天把这些过往公文以及舅舅的批示都看一下”

老张这边还有个重要会议要参加,正要起身去开会时,总督标营副将汪海山却带着一人满脸惊慌的冲进了总督衙门。

那人正是从荆州侥幸逃脱的驻防副都统众神保。

其给包括张长庚在内的武昌文武带来一个惊天消息——荆州造反,满城被屠!

这个消息吓的老张当场一屁股瘫坐在椅子上,半响才在外甥的反复叫唤下回过神来。

消息确凿无疑。

“王八蛋想干什么,他有资格现在就反!就凭一座荆州城,他还能干翻大清不成!他以为他是张士诚,还是朱文正!”

气急败坏的老张在书房不停的转圈子,转得外甥头都有点晕。

“大人,末将愿领兵立即前往荆州!”

之前武昌“沦陷”时汪副将带兵在外镇压民夫起义不在武昌城中,因此对在荆州再次造反的明军没有什么惧意,只觉荆州既然造反,那就应该立即派兵前往镇压。

哪怕不能镇压,也要抢占遏守荆州与武昌之间的要地,防止叛军东进,兵临武昌。

打马从荆州逃过来的众神保已经被安排歇息,这位老都统再不睡觉的话,怕是能当场停止心跳。

回过神来的老张却是让汪副将马上下令关闭武昌城门,不许任何人进出,同时动员城中不低于万人青壮随时待命上城助守。

这是要坚守,而不是出兵荆州。

如此安排,也很有道理。

眼下确保省会重镇武昌不失,才是张长庚这个总督最需要做的事。

其次老张分别派人将荆州造反的消息快马报送各地,以及正在南下途中的康亲王杰书,再命人立即前往燕京八百里告急。

总督大人的吩咐汪副将自然不敢不从,要下去安排时,总督大人又叫住他,很是认真的说了一句:“另外,凡是泰君一律不许进城!”

“泰君?”

汪副将听的一头雾水,啥玩意?

“就是满洲人。”

张长庚也不知道王八蛋为何用泰君称呼满洲人,听着怪好玩的。

为何不准泰君进城?

因为上次他老张就是吃了泰君的亏!

有一帮贪生怕死的满洲泰君给王五那小子卖命呢。

人,不能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

不管这小子为什么造反,又是否有来攻打武昌的意图,老张都要确保自己先立于不败之地。

只要武昌不丢,天就塌不下来。

待汪副将领命前去部署后,外甥章阿庆一脸想不明白对舅舅道:“好端端的,王都统是叫猪油蒙了心么?舅舅,是不是吴三桂反了?”

作为亲外甥,章阿庆当然听舅舅说过王都统原名王永康,可能是平西王吴三桂女婿的事,也听舅舅言语中流露过对吴三桂可能起兵造反的担心。

老张眉头深锁,他看不出王五现在造反有任何成功的可能,哪怕他帮对方争取一些时间,等待荆州的也必然是各地云集的攻城兵马。

困守孤城等死,不像王五的作风。

除非

老张心头“咯噔”一下,怀疑弄不好吴三桂真反了,要不然王五不会有这么大胆子。

但他眼下无法确认此事,只能等侯进一步消息传来。

万一吴三桂也反了,那他就得认真考虑一下未来了。

“呀!”

章阿庆突然说道,“王都统这一反,苏克萨哈不就有救了?”

老张点了点头,荆州造反确是会对鳌拜产生巨大冲击,是否能让鳌拜就此下台却是未知。

但还真能救得了苏克萨哈,因为证明苏克萨哈有远见,王五这个降将就是诈降。

想了想,却是让外甥马上去一趟荆州,弄清楚王五究竟为何造反。

章阿庆顿时犯难,人王都统都造反屠满城了,他去的话不是羊入虎口么。

“放心,只要你舅舅我还做着这湖广总督,他姓王的就不敢拿你怎么样。伱去了之后将事问明白,满城是否尚存旗人也要弄清楚,姓王的是真要反清复明还是有什么隐情,都当一一问明,他有什么要求也让他写下来给我”

老张一边吩咐外甥,一边径直来到书桌,沉思片刻提笔给燕京写了一封奏疏,称荆州事变事出有因,如果王五愿意悔罪并且重新归诚,请求朝廷对其继续“照恩久养”。